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自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又一次国内资源调配的大工程。濮阳市如何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释放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潜力,笔者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方向路径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跨越现有资源禀赋制约,重构新的发展格局,给经济注入新动能的新的经济方式。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历程。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如,青岛提出要全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杭州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郑州2019年8月全面启动城市大脑项目建设。
在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杨青玖提出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经济与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建设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核心产业区和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带,构建“一带三区多龙头”发展格局,可以说濮阳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路径已经明确。考虑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建议在建设“四个濮阳”的基础之上,增加第五个定位——数字濮阳。这一定位,将推动我市走出一条既具地方特色又具复制经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二、做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规划设计
数字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生态、数据要素、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创新等多方面内容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因此,做好数字经济“一体化布局”的规划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施工图”,对实现转型至关重要。
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通过全市顶层设计,建立以决策统一、平台统一、县区协调、市县联动、县区一体、农工商贸一体为特征的“一体化布局”。构建“一脑服务全市、两端同赋能”运行模式。搭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视觉计算平台、区块链平台、物联网平台、城市数据中心、“三农”平台、政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将计算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网络等功能共建共享,确保“资源一张网、数据全在线”,为各县区、各乡镇、各职能部门提供规范化、集约化、区域化、一体化服务,打通数据瓶颈,解决过去因各建各的机房、各建各的系统而导致的“数字烟囱”“数据孤岛”的问题。
三、走具有濮阳特色的双转型模式之路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双重背景影响下,开展数字化转型,传统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这既是保持转型信心的需要,也为转型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将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与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并举,可以为数字化转型释放出成长的空间和时间,确保转型得以实施。考虑到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濮阳当前把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点放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上既是现实之需又是基础之需。
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模式选择
数字经济是通用技术,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不仅是产业自身的技术升级,还包括商业模式转型。工业4.0集群升级模式,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网信息,将研发设计、工艺优化、生产规划、运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实际上是数字化与自动化的紧密结合。电子商务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模式,电子商务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将以零售端为起点,倒逼营销生产研发等环节转型。数字经济下的传统产业将从低流动性、低附加值链式关联规模化生产演变为高流动性、高附加值网状关联和碎片化生产,彻底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五、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建议
数字经济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机遇和生机活力。但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面临着技术瓶颈、资金瓶颈、成本瓶颈、信息化瓶颈等方面的制约;二是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稀缺;三是数据共享难以实现全覆盖,场景应用亮点有待探索。数据共享体制障碍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当前亟须破除。这样就需要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基础、技术和应用”三位一体的技术链。目前,数字经济在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但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发展相对欠缺。基础层,构建本地统一数字经济计算平台尤为关键;技术层,应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重视数字技术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一方面,提升公众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着重在教育规范普及与学科基础建设方面培育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加强校企结合,支持本地企业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定向联合,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着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作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条件。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数据必须融合到较大的数据生态中,与其他数据相结合才能激发更大能量、创造更多价值。扶持传统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赋能。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中仍存在少数企业尚未认识到数字赋能的发展走向与战略价值;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在数字赋能方面还存在资金技术短板,有心无力。深挖场景应用,拓展“数字+”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数字化平台的发展与应用,未来数字经济将呈现若干主导平台加多维场景应用的交叉竞争格局,构建数字经济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因此,亟须加快布局打造数字经济应用示范中心,打造数字经济成果转化引领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