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依赖于正确的决策,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会议精神,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培养战略眼光,着眼全局,考虑长远
科学决策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决策,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
(一)培养大局意识,强化全局观念
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是从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综合考量和统筹谋划。培养大局意识,就好比下棋,小者赢子,大者赢势。领导者做决策亦是如此。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当年我们主动撤离延安,“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都是着眼全局、考虑长远的经典案例。有了全局和大局观念,做出的决策,才能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兼顾起局部及全局利益,考虑到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二)培养远见卓识,不畏浮云遮望眼
明朝人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讲,“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时段、只关注某一件事情,一定要考虑它对未来产生的影响;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城一地,而考虑它对全局的影响。这是为什么要培养远见卓识的答案所在。
(三)培养前瞻思维,善于科学预测
领导者要有前瞻思维,善于科学预测。没有预测就没有决策的自由。预测有三个维度,一是知始,预测事情的可行性如何;二是知终,预测事情的最后结果如何;三是知中,预测事情发展的全过程如何。一般来讲,前两个维度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往往在知中方面,有人会忽略它。比如,刘备江东娶妻、赤壁之战等。预测要能见微知著,见叶而知秋。要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所获得的决策相关信息,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掌握决策方法,权衡利弊,正确抉择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就要掌握多谋善断的工作方法,这也是决策过程的内在要求。
(一)调查研究,发现决策问题
任何决策都是从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开始的。要想发现问题,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但有时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都要决策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了解到问题之后,首先要界定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深挖细剖,查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最后再对上述问题进行精心筛选。把界定、分析的问题加以归类排队,根据轻重缓急,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需要解决、要作出决策的问题。
(二)针对问题,确定目标
决策是要有明确目标的。确定目标要遵守四个原则:即目标要明确而具体、是可以实现的、有时间限制、具有适度性。制定目标,就好比是摘桃子,桃子如果设置的很高,摘取不到,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如果放的位置过低,一下子就能摘取到,又不会调动人们的潜能。合适的高度是伸手不及,跃而可获。这样的目标,既能实现,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三)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最终抉择
决策的目的,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但是,任何决策都有利有弊。做决策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和方法,而是在复杂的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做出决策的能力。正确决策不仅要科学化,也需要民主化。决策能否做到科学、民主、可行,必须充分考虑决策过程中的价值、能力与支持这三个因素,通过对这三者的综合分析研判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坚持决策原则,集思广益,科学取舍
决策目标制定的再好,如果没有措施方法,也很难实施。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所谓方案,是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措施、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做决策,一定不要怕群众提建议,事实上,提的建议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方法措施会更加可行。科学决策,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声音,集中群众意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让群众坚持下去,付诸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真正做到问计于民,科学决策,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办的事办好办实。
(二)拟定多种可供选择方案
科学决策,选择方案很重要。管理学界人们常讲一句话,“如果感到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很可能就是走不通的。”实际上这是根本没有选择的选择。所以,我们在决策的时候,要避免霍布森陷阱,详细列举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办法和途径,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方案,这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三)以创新的思路拟制方案
决策思考方案,一定要赋有创新思维。一是有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宋史》中讲:“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必须创新,与时俱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会留给勇于、敢于和善于创新的人们。二是创新要有问题意识。古人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质疑,不掩饰矛盾,不回避问题,勇于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创新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打破权威型的思维定式。不能过分迷信权威,依靠权威,不然会丧失自我,使组织丧失活力。其次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式。最后打破经验型的思维定式。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老地图找不到新行线,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遇到问题不能靠经验来解决,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困惑,要从不同角度探求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