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好比是一粒粒种子,好种子才能种出好苗子。良好的家风反映党风折射政风带动民风促进社风。我们必须传承良好家风,深化清廉濮阳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
传承崇俭之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个人无俭不立,作为一个家庭无俭不旺,作为一个政党无俭必败,作为一个国家无俭必亡。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周总理要求家庭成员过简朴日子,不能搞任何特殊,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在周家兄妹中,出入没有名车豪宅,衣服和鞋袜都是“接力”穿,饮食更是接近吝啬,如果有米粒掉在桌上,都要捡起来吃掉,对于碗碟上的菜汁还要掰一块馒头擦干净。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代代传承,革命前辈的家风必须代代弘扬,红色血脉必须永远赓续。
传承崇廉之风。俗话说:“官贵廉,廉生威。”廉洁,是做官之道,为人之本。1986年12月5日,为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中央组成以习仲勋同志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赴西安出席张学良公馆开馆仪式。当晚吃饭时,陕西省委领导准备陪习老在雅间吃饭,被习老坚决制止。习老和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起在一个大圆桌进餐。饭桌上没有什么美酒佳肴,只有简单的几道凉菜,每人面前一大碗羊肉汤和一个馍,每位来宾自己手撕馍往汤里放。习老的这种作风也深深地影响着习近平。习近平在以后的下乡、求学、从政中都严格按照父亲的教育做人做事,坦诚忠厚,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
传承崇勤之风。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可爱。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1953年朱德的女儿朱敏从莫斯科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要求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语重心长的对她说:“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我们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群众,传承崇勤的良好家风。
传承崇学之风。学习使人明智,学习使人深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我们要以大学习为抓手,提高素质、增长本领,获得才干,增强决策判断能力、落实执行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打造学风清新。
传承崇实之风。诚实守信,是一种品德,一种内涵,一种本分。国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强,人无信不和。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了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嵌入侄媳妇的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传承崇实之风,襟怀坦荡、对党忠诚,务实重干。
传承崇爱之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当国家危难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常如玉回忆母亲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说,2003年非典,尽管母亲也没钱,但她毅然去捐。常香玉说,非典是我们国家的灾难,我想给年轻人提个醒、带个头,就是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做到国家至上,做到爱国爱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