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王鑫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7-08 17:42: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了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所进行的战略思考和作出的重大部署,学习这些论述,为我们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党中央关于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注重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时代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经过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和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从传承上看,奋进新征程,需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透过百年党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比如,毛泽东就如何对待亲情定下“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牟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三条原则,周恩来给亲属订立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进入新时代,这些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决不能丢。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是符合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重要思想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注重家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家庭德育主要通过家训家规的规训和家风春风化雨的涵养来完成立德树人的功能。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人格和优良品德,能否树立远大理想,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胸怀天下对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将爱国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积极、乐观的观念融入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当今社会,家庭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家庭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善良的道德情感,真正做到勤学修德,崇德向善。

三、注重家风是政风清廉的动力和保障

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传承的行为准则,作为家庭成员的一种集体认同,优良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和整体气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和基本内涵。《大学》里有一句话“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在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优良家风的传承是支撑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问题,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家风建设对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传承弘扬红色家风,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和实践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承担起家风建设的首要责任,牢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越纪律底线、不触法律红线,始终廉洁自律、自重自省,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同时要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新时代优良家风,以优良家风促进清廉政风,带动文明和谐民风。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