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员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增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政治自觉,落实党中央和总书记的要求,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党员干部的家风家教关乎党风、政风、社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家风正则家道昌、民风厚,家风劣则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党员干部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其身份和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影响的广泛性,其所作所为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向家庭、社会传递着一种风向标,成为群众观察党风和政风的重要窗口,不仅以此评价和判断党员干部,还会自觉不自觉作为效仿对象。党员干部家风家教好不仅规范自己和家人亲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对社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党风政风则会清朗,带动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反之,品行不端、道德低下,党风政风则会浑浊,进而导致社风日下。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家教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社风。
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纪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中央不仅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并以党内法规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无论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还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都分别对党员干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作出了规定和相应的惩处措施。《准则》《条例》作为党内重要法规,为党员干部家风家教建设划出纪律底线,一方面突出了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让好家风家教成为道德高线、纪律红线,成为“硬约束”,更重要的则是要求党员干部切实提高对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视程度,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在家风家教建设中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仅要管好自己,更要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家人和亲属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坚决纠正,避免酿成大错,给个人和家庭,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注重家教家风的政治自觉。纵观一些党员干部违法犯罪事实,家风家教败坏往往是其重要因素。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强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思想意识,学深悟透、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确保在当前利益诉求、道德信仰、思想情绪、价值取向多元多样的情况下,方向不偏。坚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风家教建设中,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做到忠诚立家、修身齐家,教育家人和亲属坚定始终跟党走的信念。坚持在家风家教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前辈红色家风,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汲取时代精神,不断涵养家国情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中,厘清家庭内外关系,牢记亲情与党纪国法界限,做到通过家庭的情感认同、个人的言传身教、家风的浸润熏陶,引导家人和亲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坚持在家风家教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风浪考验面前勇于担当、无所畏惧,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时刻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严格约束自己和家人亲属的操守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廉洁自律当模范、做表率,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需要严格落实家风建设责任制,将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绩效考评体系,作为提拔、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对照《准则》《条例》规定和要求,定期检查,多维发力,形成合力,确保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行稳致远。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