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郑高铁将于盛夏六月通车运营。濮阳告别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融入郑州、济南两个省会城市“一小时都市圈”。这不仅是濮阳现代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全市人民翘首以盼、寄予厚望的一件大事。
一、步入高铁时代,发展愿景可期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高铁作为新兴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提升区位空间优势、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关系着濮阳能否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步入高铁时代,有助于走向开放前沿。济郑高铁拉近了濮阳与郑州、济南等中心城市的距离,推动我市高效接轨中原城市群、济南都市圈,加快由区域边缘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步入高铁时代,有助于集聚高端要素。济郑高铁作为市区过境和停靠高铁,将助力我市中心城区能级跃升,增强濮阳对人才、资本、项目等高端要素的吸附能力。步入高铁时代,有助于打造交通枢纽。济郑高铁填补了豫东北不通高铁的空白,使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撇”正式落笔。随着我市“升”字形铁路通道、“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九横七纵”干线公路网逐步完善,濮阳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可以说,高铁牵引着沿途地区的经济动脉,改写着城市之间的时空格局。步入高铁时代,为濮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如何用好这一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活力,让濮阳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全市上下需要认真思考、用心书写的必答题。
二、接轨高铁时代,化解风险挑战
高铁既能带来“同城效应”“催生效应”,也会形成“虹吸效应”“过道效应”,既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优势产业外移、要素资源流失的潜在挑战。外地经验证明,中小城市如果自身优势不明显,环境吸引力不强,可能出现“只见动车过、不见人下来”的局面,因此,高铁建成通车绝不是一劳永逸,更不能坐等百业兴旺、机遇上门。我们唯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经营高铁、用好高铁,使高铁效应体现在炼好发展内功上,体现在项目落地上,体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合理应用上,体现在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每一项作为中,才能最大限度释放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
三、用好高铁时代,打造竞争优势
轨道接上了,理念要跟上;交通加速了,“入圈”要加快。中小城市步入高铁时代,要在“合作共赢”,重在“四两拨千斤”,在借助高铁体系更好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同时,更要通过错位发展,做大做强自身比较优势,奋力实现发展新突破。
具体来讲,高铁时代下城市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城市的特色和形象对各种要素资源的吸引和集聚显得尤为重要。我市营商环境排名近三年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濮阳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这些都是濮阳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靓丽名片。步入高铁时代,我们唯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乡融合,着力打响宜居宜业城市品牌,才能为实现错位发展夯基垒石、拓宽空间。
一是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如果说高铁是“东风”,那么营商环境就是濮阳发展的“船帆”。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我市承接先发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力,真正让濮阳成为一片投资洼地、兴业沃土。筑牢土地要素保障。高铁是加速融洽融合融通的大动脉,资本和项目将会加速流向服务更优、落地更快的区域。因此,我们要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优先使用批而未用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加快推进低效用地收回、收购和流转,有效盘活利用土地。要创新工业用地储备和供应机制,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着力破解土地供应周期长问题,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切实将“高铁速度”转化为“落地速度”。破解融资瓶颈制约。高铁的开通,为我们深入推进“引金入濮”工程提供了有利契机,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引来更多“源头活水”。要高规格谋划打造金融一条街,争取一批知名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落户濮阳。要继续加强与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沟通对接,争取在濮设立分支机构列入总行规划。加强与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推动落实与农发行、农业银行等省级分行的战略合作事项。瞄准省1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动对接,争取在我市设立子基金。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放管服效”改革是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首推“一码集成”“一照准营”等,“放管服效”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放管服效”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坚持“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理念,继续打造“濮事网办”特色品牌,争创国家级数字政府建设试点市,让“办事效率最高、审批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优”成为濮阳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步入高铁时代,优良的城市载体对吸引优质资源至关重要。我市地处三省交会处,是三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但是,要增强对高端要素和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让城市更便捷、更智慧、更绿色、更具特色。我们必须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在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让城市建设与区位优势叠加共振,有效应对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让城市更加繁荣便捷。城市的繁荣不仅体现在高楼广厦,更体现在生活便捷、人间烟火。要致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聚焦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商贸和数字经济,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要均衡配置市城区教育、卫生资源,优化完善城区文化休闲场所,在城区配套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让城市更加智慧通达。提升城市品质,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市管理固然要下足“绣花功夫”,但智慧城市这一“电子绣花针”对城市管理的赋能作用愈发凸显、日渐重要。要探索“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智慧治理“濮阳模式”,高标准建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市数据归集共享、智能分析、一屏统管。实施智慧交通工程,建设濮阳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有序推进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触觉感知”和“视觉感知”能力。让城市更加绿色宜居。城市是否宜居,不只是风和日丽时的岁月静好,更在于对风霜雨雪的抵御能力。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绿地品质和综合功能,整合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建设一批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里子工程”和“避险工程”,让群众住得舒心放心安心,切实提升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高铁牵引着沿途地区的经济动脉,是推动沿途地区城乡融合、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我们要紧紧抓住高铁建成的历史机遇,以高铁新城为支点,承接用好中原城市群、济南都市圈等带来的溢出和辐射红利,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高铁新城。以打造“客运枢纽、高铁商城”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濮东高铁新城、南乐高铁新城,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重塑城市空间格局,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强化高铁新城独特功能,聚焦优势、突出特色,围绕核心产业,打造一批总部经济“单项冠军”。实现站城融合。将高铁站与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康养、会展、旅游等多种业态融合重组,与高铁同步延伸打造新型城市经济体,满足枢纽区域的商业、商务、居住需求,助力城市教育、科技、产业、人口驱动,推动实现站城融合、构建站场经济圈。强化辐射带动。突出各县域比较优势,实施新一轮特色强县工程,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辐射一批功能化、差异化的卫星乡镇。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县域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破解城乡综合承载力瓶颈制约。
四、展望高铁时代,追梦幸福征程
高铁时代,带来的是交通的便捷和发展的加速,不变的是深植于心的“濮阳精神”和奋勇争先的发展势头。
忆往昔,我们自豪澎湃。颛顼、帝舜带领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启华夏文明。这座历史之城见证了无数岁月变迁、留下了无数时光剪影,历经千载的风霜雨雪,作为豫东北的门户枢纽,牢牢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顾当下,我们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400万濮阳人民厚植“濮阳精神”,踔厉奋发、行稳致远,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展现了这座石化之城的“速度与激情”。
抬望眼,我们壮怀激烈。步入崭新高铁时代,我们要紧紧抓住“融”字诀,念好“特”字经,点燃“高铁效应”,顺势而为、趁势而进、乘势而上,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力争在新一轮的竞争赛道中拿个优秀、争得一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添彩华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