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市委党校推出解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理论文章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5-11 21:28:02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引导广大年轻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党校组织教研人员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理论阐释,以期为我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贡献党校智慧力量。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留下无悔奋斗足迹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董庆茹

自2019年3月1日到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走进中央党校,给中青年干部上“开学第一课”,在今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对年轻干部的殷殷嘱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广大年轻干部提出的殷切期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磨难而风华正茂,遭遇挫折而生机勃勃,带领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带领中国人民由贫穷到富强,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危险挺身而出,靠的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身边早已没有了血与火的考验,舒适的生活、安逸的环境容易让人失去警觉,从而导致理想的滑坡,信念的动摇。年轻干部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民族振兴的使命,践行着人民幸福的承诺,必须提高警惕,练好内功,不仅要把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同时还必须把这门课修好,才能从容面对各种考验,轻松驾驭风险挑战,真正做到行稳致远。

年轻干部要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一百年前,风雨飘摇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拿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挽大厦于将倾,救人民于水火。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结合,同时,还实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年轻干部既要面对改革攻坚的艰巨任务,又要迎接突然而至的风险挑战,必须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信仰基础,把稳思想航向,才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奋勇争先,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建功立业。

年轻干部要接好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实现共产主义是一场接力赛,一百年来,仁人志士奔走呼号,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的就是这一理想:李大钊在绞刑架前发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自信呐喊,夏明翰在屠刀之下做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雄壮诗篇,方志敏在牺牲之前喊出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年轻干部面临着数不清的“娄山关”要跨越,道不尽“腊子口”要征服,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来,既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理想信念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轻易坚守,苏共垮台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是永远也逃不掉的一个理由。坚定的理想信念,既需要在伟大斗争中不断砥砺,加强政治历练,筑牢信仰之基,又需要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巩固,加强思想淬炼,补足精神之钙,更需要的在艰苦环境中不断磨砺,加强实践锻炼,把稳思想之舵。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年轻干部的奋斗路上,既有翻过“雪山”的喜悦,也有掉进“沼泽”的考验,必须始终牢记,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需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才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年轻干部要守好“五关” 守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秋丽

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过好“五关”》。他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对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大有裨益,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

2022年春季学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关”要求同样有着振聋发聩的影响,也必成为口耳相传的名篇,其中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殷期望,也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明晰了努力方向。

年轻干部要守好第一关:政治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第一标准,重点是看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对党忠诚,是年轻干部的政治生命线。守好政治关,就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要时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就要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就要在能力上日精日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做到堪当重任。

年轻干部要守好第二关:权力关。要始终牢记手中权力是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的。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不拿权力做交易,不拿原则做人情,坚守做事的正道,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坚持依法用权,年轻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做到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真正做到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持为民用权,始终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肩负起重任,行使权力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坚持廉洁用权,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在利益面前不贪心、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干净做事,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年轻干部要守好第三关:交往关。年轻干部善于接纳新事物、结交新朋友,但也应有所警惕。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纯洁朋友圈、规矩工作圈,交往有原则、有规矩、有界限,交真友、交良友、交长友。《庄子·山木》里说:“君子之交谈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要清楚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清楚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多与基层干部交朋友、多与模范典型交朋友、多与专家学者交朋友,干好以心相交成久远利长远的事。年轻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交往观,才能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号召力,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成为受群众欢迎的好朋友、好公仆。

年轻干部要守好第四关:生活关。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学习讨论《甲申三百年祭》,表示决不当李自成,就是警惕李自成式的生活腐化问题,过生活关。在物质生活方面,年轻干部要养成知足常乐的心态和艰苦朴素的美德;在精神生活方面,年轻干部要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扎根为群众解忧工作之中。大量事实表明,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道德失范开始的。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崇尚节约简朴的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处理好立身立业、立己立人的关系,坚决反对“四风”。要发扬光荣传统,以学习调研为趣,以运动锻炼为乐,以修身养性为荣。

年轻干部要守好第五关:亲情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对共产党人政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毛泽东践行三个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老一辈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严格家风家教的典范。年轻干部要守好亲情关,就要以身作则,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导火索,防止亲友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加强对亲属的提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家成为一生从政的避“腐”港。

清贪,一念之间;福祸,两个极端。过“五关”不易,它要求的不仅仅是私底下的自律,更是一辈子的坚守。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生力军,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样才能前路漫漫且灿灿。

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李佃胜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

解决好政绩为人民而树的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从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子上,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群众利益都始终是第一位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一初心使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政绩为人民而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坚持政绩始终为人民而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才能摒弃私心杂念,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淬炼党性需要不断强化思想淬炼,要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破解工作难题的金钥匙,以在学思践悟中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在细照笃行中修炼自我、补钙壮骨,在推动实践中主动担当、善于作为,切实夯实政绩为人民而树的思想根基。

解决好树为民造福的政绩问题。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我们党的最鲜明品格,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干革命、搞建设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抓改革促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民造福关键是多办让群众获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从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健康安全等实际问题入手,抓好落实,持续努力。坚持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必须不断强化政治历练,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政治上谋思路、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否则,就会失去方向,盲目被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绩是真是假,是实是虚,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做到为民造福,切忌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不慕虚荣、不务虚功,多做事关全局的事情,多做事关长远的事情,多做打基础的事情,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解决好靠担当实干树政绩的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担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业绩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靠担当实干树政绩,必须不断强化实践锻炼,坚持走好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确保定政策、做决策符合实际、反映社情、体现民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实干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认准了的事,就一往无前;部署了的事,就一抓到底,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确保干一件成一件、部署一项落实一项。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年轻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朱玲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强调,年轻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担重任、顶压力,干出业绩、促进发展。

练就过硬本领,根本是提高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素养是年轻干部综合素养的核心,是年轻干部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是年轻干部指导实践的武器,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的前提和保障。提高理论素养,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研究,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不断厚实理论功底。通过理论素养的提升,坚定理论自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练就过硬本领,关键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由此可见,年轻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就要努力把理论学习和客观实践结合起来。年轻干部要在干中学、学中干,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实现思想和实践的融合共进,让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年轻干部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要勇于实践、敢于付出,出真招、下真功、求实效,在务实重干、探索突破、摸爬滚打中练就高强本领。

练就过硬本领,重点是提高创新创造能力。河南省提出十大战略,首先第一条就是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我市提出建设创新濮阳,把创新融入城市建设,把创新作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发展、要未来。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要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要有“破茧成蝶”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争做创新型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助力一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等建设。要有激情、有活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开拓进取,向高处攀、和强者比、与能者赛,于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闯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干出新业绩。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生逢伟大时代,担负伟大使命。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年轻干部必须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讲师 吴利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年轻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年轻干部必须断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勇于担当、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一切斗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学史明志,励行致远。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来历史,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生死斗争和血与火的考验,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无论是战争年代里毁家纾难、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还是和平年代里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时代精锐,都表现出无悔的担当精神和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民族的脊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把“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大公无私,是高贵的人格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基本品格,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大我而无私我的胸襟。无私则无畏,无私是无畏最大的底气。有公心而无私求、则清廉,有公与而无私惠、则公正,有公怒而无私怨、则有德,有公用而无私费、则守规,有公差而无私使、则正义,清廉、公正、有德、守规、正义,何惧之有?“风雨至公而无私,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从广大人民需求出发、从大多数群众利益谋划,无私无畏,才能真正做到心地宽站位高、胸襟广思虑全,才能真正在百姓中树立权威、确立威信。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敢于担当、勇于斗争者,而支撑这些敢于担当、勇于斗争者的是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与国与民荣辱与共的责任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以一贯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都需要真担当真作为,都需要真斗争敢斗争,说到底是要有家国一体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当然不是只有英雄才能担当,普通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就是担当,就是坚定有力的“铁肩膀”,就能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胆魄。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握好国际形势的“变”、国内形势的“稳”和地方发展的“融”,要立足全局观大势、明趋势,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大视野成就大未来,大格局成就大发展,大担当成就大事业。年轻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广大年轻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