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保障粮食安全 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助教 郭伟伟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5-11 17:34:01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之一。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国连续十九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文件明确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在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两大战略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博弈的重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一、构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人,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400公斤/人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从客观上来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有四个基本面是长期存在的,即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与需求升级的矛盾、与产业外部环境的矛盾、与资源约束的矛盾。这样的约束条件直接决定了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我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把粮食生产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升格。实行党政同责的政治目标是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意志,政治任务是把粮食安全视为党委政府头等大事,旨在把国家战略贯穿到政策制度中去,确保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二、立足两大战略,确保粮食产能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两大战略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在两大战略的指引下,我们要科学认识、正确处理“重农抓粮”的两对辩证关系。第一是稳与快的关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产量稳、产能稳,而且要还要稳库存、稳市场、稳价格、稳预期,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加快粮企改革升级,快速适应国际市场,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第二是藏与显的关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具体就是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要向土地要潜力,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等;二是要向科技要潜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三、利用“两个市场”,实现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任务是推进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强国。粮食是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确保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应注重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涵盖粮食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构建“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格局,不断提高我国粮食产业优化升级。

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同时具有商品的二重性,直接赋予粮食具有金融属性。面对国际粮食垄断资本的强势扩张,“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粮食资本和粮食产业要利用好“两个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走出去”,打造中国的跨国粮商。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