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利用两天时间到我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对濮阳工作发展、干部精神状态给予了充分认可,对我市提出的省级层面协调支持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给出了满意答复,同时为濮阳发展提出了“六新”发展要求。这既是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市干部群众的莫大鼓舞,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楼阳生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锚定“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战略目标,坚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具有濮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楼阳生书记在调研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期间,详细了解了应急处置、流调溯源、数字防线等工作情况,对我市3月9日疫情发生后3日内实现社会面清零,一个周期实现“摘星”解封给予高度评价。楼阳生书记的肯定,验证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楼阳生书记莅濮调研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群防联控,着力抓早抓小抓基础,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努力实现长周期内不发生本土疫情。
一是强化应急值守,确保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二是坚持关口前移,压实哨点责任,层层明确哨点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上报事项、时限,做到反应灵敏、一触即发。三是筑牢三道防线,扎紧“四个口袋”。“数字防线”绷紧前移,迅速排查管控高风险人员;“卡口防线”织密织严,确保物畅其流,疫断其路;“基层防线”筑牢夯实,全面落实“三级包保”“五包一”工作制度,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四是盯牢重点场所,落实落细管控措施。制订公共服务场所、市场经营场所差异化疫情管控政策,科学设置防疫标准和要求。五是突出对标对表,持续增强核酸检测、隔离管控、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疫苗接种“五种能力”。六是压实“四方责任”,筑牢织密防控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楼阳生书记高度重视、始终关心,在调研中也把对创新发展的关注贯穿始终。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要按照楼阳生书记“六新”发展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推进成果转化,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一是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搭建公共科研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打造省级中试基地、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河南省化工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二是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主体“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实施科创型小微企业“春笋行动”,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引进一流创新人才。依托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积极引进院士专家团队,汇聚更多创新人才,研究一流课题。四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聚焦高精密度仪器、设备和装备制造。推广固废资源化利用、新型胶凝材料及绿色建材等相关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水泥固碳技术;支持非光气法聚碳酸酯制备技术申报省科技奖项。五是创优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吸引创新要素跨地域跨时空聚集;鼓励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唯有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干劲、激发斗志,找准与工作实际的连接点、结合点、发力点、出彩点,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加快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方能在现代化河南建设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