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在全省率先给出能力作风建设顶格方案,正当其时,意义深远。市财政局突出锤炼争先创优作风,坚持“生财有道、管财有规、用财有效、聚财有方”,认真做好“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钱如何花、钱如何生钱”四篇文章,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光出彩,全力助推濮阳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一是把握好时度效,切实发挥“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依法强化综合治税,促进非税征管提质增效,深挖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实现全年红;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做大国土收益规模;多渠道、多方式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持续推动财政增收。完善直达资金机制,加快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健全完善支出标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聚焦基层“三保”、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领域,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着力优化政策供给,加力赋能科技创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方式,完善扶持政策和奖补办法,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红利、新动能。
二是统筹资金资源,破解支出固化、财力紧张的困局。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大力改革创新,积极统筹整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积攒碎银办大事。创新预算安排和政策体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破除“挂钩”机制,加强预算跨年度统筹协调。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减收回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健全完善部门结余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巩固扩大预算绩效管理“濮阳模式”成效,坚决压减无效低效支出,将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
三是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在财政大盘子里切回更多 “蛋糕”。加强政策研究,坚持上下联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勤汇报、多沟通,动态管理项目库,加强谋划包装,提高储备质量,完善前期手续,精准把握上级政策、资金与全市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的对接点,全力争取更多支持。准确把握研判政府债务政策走向,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全力争取更多债券资金。
四是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财政保三保,发展靠市场”,用“现代金融”思维经营“现代财政”,树立“大财政”理念,加大“四资”运作力度,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引入资本“活水”,谋划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1+N”市属国企体系架构,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实现体制再造、机制再造、功能再造、模式再造。
能力作风建设有力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开展,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7亿元,增长11%,增幅居全省第7位;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5亿元,增长14.9%,争取上级资金317.3亿元,是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8倍;最新成功争取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54.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预算绩效管理“濮阳模式”成效显著,居全省预算绩效考核第3位、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第4位,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濮阳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筹)和4家市管重要企业揭牌成立。投融资平台市带县模式全面推进,濮阳投资集团总资产达到443.4亿元,新增到位融资63.6亿元,新设3支产业基金,各类基金总规模达到54亿元,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