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按照市委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干而论道,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破难题、解困境、开新局,闯出了一条基层干部教育新途径。中组部5次专题调研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被确定为全国12个导师帮带制、全国6个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试点的重要参与单位。
学习研究是勇毅担当之力。市委对学院的战略定位为“全国培训基地、村支书成长摇篮、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濮阳外宣窗口”。按照市委要求,学院对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逐一进行梳理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抓建设、效果导向强教研、目标导向谋合作三个方面,在弥补自身“短板”的同时,不断找寻发展的“翘板”、进一步彰显学院的“长板”优势,发挥学院的“样板”作用。2021年前,学院只有一个餐厅、一栋住宿楼、一幢教学楼,只能满足200人同时参训,是制约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党委勇毅担当、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利用疫情期间的培训错峰时间段,高标准谋划了学院二期建设项目,并成功协调将学院高质量发展列入了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多方争取国家资金1.02亿元,仅用9个月时间,总建筑面积15933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投资2000万元的党建广场和绿化项目一并建成,办学规模是原来的3倍,有效补上了规模不足、功能不全这一短板。
学习研究是守正创新之本。市委创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本身就是创新性的事物,针对村支书教育培训,无可以参照借鉴的成功经验,无精准适用的培训教材,无统一配套的教学大纲。对此,学院不断守正创新,持续开展培训、实践、研究,用“顺瓜摸藤与寻根”的逆向思维,边摸索、边研究、边梳理、边总结,初步构建了差异化、特色化课程体系,专兼结合、能干会教的师资体系,实战化培训方法体系;研发了村支书培训系列教材,其中《好支书是如何炼成的》荣获中组部创新教材奖,《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实例解答》《农村生产经营、生活法律问题实例解答》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形成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自主芯片”。学院创新“七字诀”,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温度、接地气,受到了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指导组高度评价,中宣部主管的《时事报告》刊文向全国推广。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中组部主办的全国基层党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学院开展,为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贡献了濮阳样板。
学习研究是换道领跑之径。学院党委在深刻分析研判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走与其他干部培训学院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背景,聚焦村支书素质能力培训,重启入局,换道领跑。主动向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河南省军区请示汇报,争取支持。目前,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就培训基地建设达成合作意向,与河南省军区共同创办了全国首家“一肩三挑”培训学院,挂牌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同时,学院已与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乡村振兴科技党校”,是河南省委党性教育基地、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是农业农村部外经中心指定的“农业援外培训项目教学基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