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建党百年来的实践中形成的真理性认识。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牢记“为了谁”。《决议》指出,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和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根本的标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明确“依靠谁”。《决议》提出,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回望历史,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论是打江山,还是坐江山,人民群众都是靠山。在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汇民心、集民智、聚民力,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认清“我是谁”。《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在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强化公仆意识,涵养为民情怀,增强服务能力,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为民事业,情牵百姓冷暖,以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以人民的支持和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杆,常怀为民之心、常做利民之事,始终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这是历史的回答,也是新的赶考路上的“路标”。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必须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