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工作中的核心力量,数量庞大、需求多样,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从业状况不尽相同,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经过五年实践探索,聚焦农村基层干部,逐步建立起组织形式、教学方式、问效评估有机结合的培训方法体系。
坚持“铸魂+行为训练”明确培训目标
铸魂——解决思想问题。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首先要加强党性教育,发挥好“固根守魂”的功能。学院培训始终坚守党性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学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守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承诺。
行为训练——解决能力问题。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行为训练,规范其行为方式,是重要培训目标,也是增强其规矩意识的重要方法。一是坚持将党性教育寓于日常管理中,营造自律、自觉的从严治校氛围。认真落实“六个严格”方针,增强学员的集体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二是抓好入学教育。通过培训导论、班会、班委会等入学教育,让学员明确入学目的,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三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早上开展军训,每晚开展查寝,列队就餐。四是严格落实制度规定。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把政治规矩、政治纪律落到实处,参训前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培训“十不准”印在学员手册上,制订“一日行为规范”,将“吃住训行”全覆盖,让每一名学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落实在行动上。
实施“基地培训+X”丰富组织形式
基地培训+现场观摩。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党建资源、廉政资源和现代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现场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互动相结合、观摩与体验相结合,让培训方式更加接地气。
基地培训+流动课堂。打造流动课堂,深入基层一线,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办在村里,走到基层干部身边,现身说法,面对面进行解疑释惑,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技能,激发创业热情。
“基地培训+线上培训”。在充分发挥学院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上,依托河南干部网络学院、濮阳市党建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干部教育的即时化、经常化。
基地培训+分散培训。学院不仅办好了主体班、专题班、轮训班、示范班等各类集中培训班次,还积极引导学员开展自学活动,上报心得体会,开展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效,达到以考促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目的。
基地培训+导师+学徒。学院作为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2个“导师帮带制”试点重要参与单位,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探索出农村基层干部“导师帮带制”,导师和学徒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
走好“前中后三步棋”建立全链条体系
第一步:训前做好需求调研。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理论水平、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系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颗纽扣”。根据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组织方的实际情况设置“菜单式”“订单式”服务,量身定做个性化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第二步:训中做好精准施教。顺应干部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科学有效、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农村基层干部成长特点,在培训方法上“求新”“求变”,丰富培训模式,增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趣味性。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基层干部,采用个性化、差异化方法,分层分类地开展培训。
第三步:训后做好问效评估。学院围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专题设置、学时安排、教学环节安排等内容建立了教学评估系统,培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培训中存在哪些问题,都会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反馈。
突出“实务+实践+实战”创新教学方法
实务演练。突出实操性,通过创设情境使学员在环境中开展实操练习。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围绕党支部换届选举、“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具有规范操作流程的工作场景,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和现场模拟。二是开展系列课程教学,围绕农村基层干部履职实务,设置“学练赛”三个环节,通过知识学习、练习巩固、成果展示,使学习内容入脑入心。三是开展案例式教学。学员通过独立分析案例、与组员交流意见、听取教师点评,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知。
实践锻炼。突出体验性,通过实际或模拟的情境为依托,让学员身临其境、积极参与。一是开展现场教学。每一个现场教学点都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教学主题、一个讲解、一组展板、一份文字材料、一堂现场授课。让学员现场参观后,再坐下来开展一次现场授课,使学员在看、听、思、悟中接受教育。二是开展U型岛研讨教学。以“U”字形小组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团队列名、鱼骨分析、逻辑层次等工具模型,采取对话讨论、现场展示等方式,围绕学习主题开展研讨。三是开展体验教学。通过军训、拓展训练、比赛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
实战训练。突出实用性,通过搭建平台加强学员的交流互动。一是开展村情项目发布。经过与参训学员前置对接,以乡村产业为主题收集“三个带来三个留下”好经验好产品好项目,通过农村基层干部论苑、村情推介、茶叙会、项目发布会等形式开展教学。二是开展研讨教学。通过分组研讨、主题研讨、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三是开展“互联网+”线上培训。利用广播电视台、网站、移动通信设备等平台,通过电视课堂、网络课堂等方式,支持学员线上自主学习,线上交流互动,不断深化培训效果。
重视“短期+长期”拉长培训链条
搭建互助合作桥梁。在培训期间,农村基层干部彼此相识,培训后大家仍然通过培训基地搭建的平台保持联系,变短期交流为长期合作。学院通过发挥“立交互通”作用,为他们提供产业合作、商品发布、经验互学的平台,形成乡村振兴的“联合体”。
实行跟踪帮扶。学院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对参训学员及其所在村的情况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档立卡,依托各方面力量,组建了近千人的帮扶团队,定期回访、持续服务,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由传统单一的培训职能,转变为集教研培训、服务咨询、平台搭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
将农村基层干部的短期培训与长期的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一两次培训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和别人的经验,真正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去获得,真正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去提高。作为组织部门,对农村基层干部要以实践锻炼为主,应将培训放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去把握,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和节奏,恰当处理工学关系,让实践促进学习,让学习指导实践,让教育培训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起到总结提升、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