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养成新学习习惯 释放新家国情怀
郑大文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6-11 08:17:12   

近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加强学习的系列讲话,深受启发、备受鼓舞,简要梳理与“老同学”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对老干部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濮阳市老干部大学是我市加强老干部工作、推动老干部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党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老干部工作,历任同志接续不懈努力,我市老干部大学紧握时代脉搏,积极开拓创新,注重特色办学,强引领、重管理,增活力、求质量,在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打造文化养老阵地、倡导树立社会文明风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市老干部工作的亮丽品牌。目前,我市老干部大学学员多数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特别是共同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多次政治运动和改革开放历程的历史转折,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主要特点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求知欲强、不甘落后,担当作为、积极进取,但传统观念浓、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求学阶段所学知识不够系统,知识架构不够完备。这样一个群体,心气尚足、身体尚好、余热尚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较高,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发展的潜在力量,必须珍惜“夕阳红”,养成新学习习惯、释放新家国情怀,勤学、乐学、善学、博学,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在与时俱进中体现价值,做一个有追求、有尊严、有品位、有情怀的“新老年”。

一、勤学,要学而有益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勤学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能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新形势下,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加快知识更新,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得不到社会尊重。勤学,才能明事理、心气顺,有家庭尊严;勤学,才能不落伍、不掉队,有社会地位;勤学,才能做到人老思想不老、精神不老、知识不老,保持走在前列、从容面对的底气。要勤读书。为善最乐,读书最佳。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过去投身工作、照顾家庭,没有充分时间用来读书学习,而今有了充足的时间,一定要静下心来,品书香、养浩然之气,悟书韵、修处事之德,滋润身心、健心强体,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实现新的人生价值。要勤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走过了世事沧桑,经历了风霜雪雨,经验丰富、思维健全是老干部群体的突出优势。要扬长补短、加压奋进,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生活统一起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历练品性、积淀涵养,在思考中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做到学有所获、思有所成,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涵养的知识老年。要勤总结。掌握知识多的人叫“知者”,解决的是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智慧才能高的人叫“智者”,解决的是怎么办、怎么办好的问题。新时代的老干部,要把总结老经验和学习新知识、传承老习惯与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重实践、勤总结、讲实效,把学而知、听而知、经历而知、思考而知的各种知识,上升为认识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用智慧和方法滋润家庭、奉献社会,让学习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人生价值的“金钥匙”。

二、乐学,要学而有趣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这首歌,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我们这一辈,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为家庭为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培养兴趣、享受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退休,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我们在美好的时期赶上了美好的时代,一定要把这种遗憾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享受学习之趣、学习之乐、学习之美。要在学习中培养志趣。这是一段难得而美好的岁月,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看点报,可以学习绘画、练习书法,可以唱歌跳舞、陶冶情操,捡起来因忙于工作而逐渐生疏的特长,试一试心心念念却无暇顾及的爱好,放飞心情、颐养身心,在宽松的环境中活出有兴趣、有爱好、有专长、有情致、更加精彩的自己。要在学习中享受美好。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那是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共鸣。书画、琴棋、音乐、舞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老干部是思想先进、志趣高雅、层次高、影响大的优秀群体;老干部大学是老同志政治活动的中心、学习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在这段岁月、在这方天地,享受友情之美、兴趣之美、生活之美,应该是对这一时期最精准的定位。要在学习中添彩社会。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是老干部大学的办学宗旨,也是老干部的修为指向。而今,老干部返聘上岗不在少数,老干部文化活动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与时俱进、在完善自我中展示风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新发展、引领新风尚、宣传新时代、添彩新生活,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装点流金岁月、畅享太平盛世。

三、善学,要学而有方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法,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路径,少年人善于记忆,老年人强于理解,不同的阶段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择其适用而从之。学贵有疑,要懂得取舍。古人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主。当今时代,信息之丰富,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书卷之浩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要善于在“老牛自知夕阳短”的求知若渴中理性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专心致志地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不是浅尝辄止、一事无成。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宣传广告、虚假信息,要有足够的辨析、抵御能力,以知识储备练就“火眼金睛”, 让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诈骗陷阱无隙可乘。学贵有恒,要坚持不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经历。老干部时间充裕,却没有硬性的需要和要求,必须自我加压,利用好时间、做好规划,认真、坚持、执着、热爱,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中提升素养、砥砺品性,成就更好的自己。学贵有用,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重在实践,贵在致用,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精髓所在。作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年群体,既要读好有“字”之书积淀知识素养,又要读好无“字”之书惠及家人社会,要善于在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尽一己之力、成一家之兴、解他人之难,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四、博学,要学而有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仁人志士的内在品格。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老干部在家是长辈,在社会上是长者,要在学以致用中以广博的学识、博大的心胸传承优秀基因、释放家国情怀。要做家的“定盘星”,在弘扬新风中走在前列。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老年之“宝”,在于言传身教、道德秉承。要树立孝悌忠信、克勤克俭家风家规,营造尊老爱幼、和谐睦邻的文明风尚,传承社会新风、弘扬文明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要做国的“守夜人”,在民族复兴中默默奉献。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理想信念、政策水平、道德修养,还是把握大局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本领,都是服务社会的宝贵资源,虽脱离“一线”,但仍要心系“前沿”,要通过建言资政、献计献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心竭力,指导帮助青年干部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助力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砥砺向前,延续中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进现实、早日实现。要做社会的“铺路石”,铺就发展之路行稳致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之年。新时代的老干部要把学习自觉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融入轰轰烈烈的党史学习教育,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铺路石,在参与社会、回报社会中发光发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