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濮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吴利平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5-27 09:18:03   

2020年,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三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已是全市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濮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前提。破解当前农村发展瓶颈,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破农村现有的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利益链,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发展新活力,形成农村发展新格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延伸产业链,做好粮食深加工,做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真正落实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产供销”“种养加” “农旅文”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模式;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现代化载体平台和产业融合载体,提升价值链拓宽利益链,实现多方参与、多要素投入、多功能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要重视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曾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等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对从业者技能要求高,加大从业者培训力度,现代化农业合作程度深、合作面宽,要加强从业者的合作意识,培养从业者的契约精神,使其更契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三要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在新的组织方式与新的发展模式下,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运行与发展,高效的服务体系是保障。它能节约时间成本、降低交易成本,能充分发挥规模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进而提高各要素的转化率。

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乡村建设行动,客观上要求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这是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一要做好乡村整体建设规划。明确乡村发展主导产业、方向定位、建设项目、布局安排等乡村规划,构建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同时,注重保护传统乡村的风貌,尤其要注重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力传承乡土文化,使“美丽乡愁”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二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代化的农村应是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并存的,在现有整治的基础上,要以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为重点,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将乡村文化建设与丰富农民精神文明相结合,积极稳步推进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基础设施的全域覆盖,完善农村网、气、路建设,抓好农村饮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逐渐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等值化的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投入会流向乡村发展,以便确保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跟得上。一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只有让农业农村的资源要素与城镇资源要素畅通起来,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融合,建立人口流通机制,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寻农村闲置地的用途,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保护集体经济新制度。二要建立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保护制度。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创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式,加快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构建政府支持有力、市场运行有效的支持制度,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更多注入乡村振兴。三要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农民外出务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从长远看,只有建立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眼下,应加大对失业农民和返乡农民就业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路径,帮其度过难关,同时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也应引起重视,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收入二次分配机制。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