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挖掘资源铸就品牌。一是着力挖掘黄河文化资源,进一步叫响“多彩黄河”品牌。大力推进黄河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连片开发,规划建设京杭大运河遗址遗迹展示基地,让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依托黄河岸线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高水平提升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实施引黄入冀补淀渠首生态区保护工程,谋划实施沿黄河大堤自行车道和景观步道,推动建设黄河文化广场、黄河防洪工程博物馆,着力打造集黄河文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黄河风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观光带。二是着力挖掘龙文化资源,进一步叫响“中华第一龙”品牌。以启动建设中华龙源景区为突破口,在全市分散或集中开发建设一批可凭吊、可观赏、可体验的龙文化符号标志性建筑景观,打造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三是着力挖掘杂技文化资源,进一步擦亮“中国杂技之乡”品牌。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对我市“挖掘传统杂技文化,推出的精品剧目《水秀》获中国杂技最高奖,实现文化与旅游有机对接”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中国杂技家协会决定将我市作为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举办地,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发展杂技文化产业的信心。我们以此为契机,努力抢占世界杂技文化交流汇聚的制高点。四是着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擦亮“中原红色之都”品牌。推动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单拐)创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创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加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颜村铺)、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白衣阁)保护利用,高标准打造红色精品剧目《黄河红帆》,传承红色基因,演绎经典之声。
二、完善设施强化服务。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大力推进濮范高速与城市主干道互通立交及下穿工程,完善城市观光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建设一批旅游公路及乡村绿道,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文化旅游设施提升工程,持续抓好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二要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景区、酒店、农家乐等服务标准,完善信息咨询、惠民便民、安全保障等服务网点,规范健全各类标识标牌,推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抢抓国家“新基建”布局机遇,以“一部手机游濮阳”为核心理念,建设智慧旅游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全面提高景区管理运营质量。三要加强综合治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风险防范预警、突发事故快速处置等防控体系,为游客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坚持依法治旅,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各种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不法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热情好客、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市域内合作。强化市级统筹,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市场共建、品牌共育、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各县(区)要坚决破除“自说自话、自拉自唱”的传统观念,加强与兄弟县(区)的合作交流、沟通衔接,形成互补发展、错位发展的良性格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理念,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育精品,推动我市各个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打造不同类别的经典线路,让游客在濮阳玩得好、住得下、呆得久。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外部合作。立足资源互用、景区互动、活动共办,与周边地市谋划推动文化旅游线路协同开发、整体推广,共同构筑大旅游格局。比如,以传承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为主题,推动建立冀鲁豫交界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推进机制,加强与安阳、鹤壁、聊城、菏泽、邯郸等城市的协同联动,策划举办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推动旅游客源、旅游线路等全面对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