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境外疫情大流行还在加速,国内零星疫情还有发生,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存在,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再次表明,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正是因为中国始终坚定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合作抗疫开启了命运与共的新征程。
“命运与共”展现了无私无我、守望相助的精神底蕴。命运与共精神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应对灾害事件的思想信念。这种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迭遭患难的历史过程,这是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灾难之后得出的经验教训。中国之所以能在相互分散、彼此隔绝的小农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超大规模共同体,原因之一就是多难兴邦。中国农耕文明“靠天吃饭”的生产特点,使中国无时无刻不面临洪涝、干旱、蝗虫等灾害,中国人民发现只有“抱团取暖”才是应对各类灾害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历史塑造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命运与共。疫情没有压垮中华民族,无数次天灾战祸、兴衰危亡使中华民族凝结出同风共雨的共同体精神,塑造出重视集体利益、强调个人责任的价值取向,并已深入地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意识中,这就是中国抗疫命运与共的精神底蕴。
“命运与共”展现了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使命担当。命运与共精神在新时代有其深刻的内核,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同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饱经患难的中国人民知道,一旦失去共同权利与共同自由,个体权利和个体自由将无从谈起。因此,在面临风险和挑战时,中国人民始终能将个体利益抛诸脑后,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二是携手共进、同甘共苦的担当精神。一封封带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个个迅速打包完毕的行囊、一张张无比坚定的面孔……疫情发生后,医务工作者在最困难最危险的岗位上,把使命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安危挂在心头,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义无反顾地高声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各行各业的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怕危险,挺身而出。没有命运与共,我国就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战胜疫情,更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复工复产。三是迎难而上、敢战能胜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韧的斗争意识,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抗疫过程中,就是要与病魔斗争、与死神斗争,直到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命运与共”展现了风雨同舟、心系世界的胸襟气度。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我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我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宣布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我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风雨同舟的胸襟和气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