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过年的节奏。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同疫情展开了一场生命争夺战。这是一场尊重科学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和病毒抗争,跟时间赛跑,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
“尊重科学”是求真务实,明确疫情防控方向。面对未知的病毒,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明确了迅速阻击疫情蔓延势头、依靠人民实施抗疫大会战的斗争方向。科学防控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实事求是认识疫情,是打胜仗的前提。疫情初期,面对武汉集中爆发的形势,党中央以巨大的勇气封城武汉。据《科学》杂志分析,武汉封城使中国新冠患者减少了96%。正是因为我们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迅速控制传染源,果断阻断传播途径,才使得我们的疫情阻击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人民战争取得的,中国建设的成功是依靠人民努力实现的。如今,人民仍然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力量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到一个个基层干部,从一份份热腾腾的外卖到一个个志愿服务队,14亿中国人风雨同舟,构筑起防控的坚强堡垒。正是党中央求真务实的科学决策,为抗疫斗争指明了方向。
“尊重科学”是创新发展,提供疫情防控支撑。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疾病始终伴随着人类,威胁着人类健康,但只要恰当使用科学武器,注重技术创新,就能最大程度降低生命代价。在抗疫斗争中,科技创新功不可没:无论是病毒毒株的快速分离,还是疫苗研发的迅速启动,无论是临床救治方案的不断优化,还是三药三方的筛选,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无论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还是云端课堂的开启,无论是疫情监测的排查,还是无人机的喊话,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病毒溯源、健康码运用、出院患者随访、密切接触者追踪,都有大数据的助力。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六稳”、“六保”、复工复产……这一系列科学创新的精准防控策略,一步步将“疫魔”束缚降伏,让经济社会得以逐步重启复苏。
“尊重科学”是尊重规律,保障疫情防控成效。任何病毒的传播都有其规律,把握病毒传播的规律,科学防控,就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翻看古籍,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关于防治瘟疫的记载。《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1910年,我国东北发生鼠疫,防治总医官伍连德果断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最终避免了更大的灾难。针对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较强的特点,无论是对感染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举措,还是对普通民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指导,都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体现,不仅使95%的患者得以治愈,也避免了更多的人感染,有效保障了防控的成效。
“尊重科学”是文明素养,筑牢健康中国堤坝。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散布谣言者有之,瞒报病情者有之,歧视鄂籍人员者有之,拒绝医护人员回小区者也有之……我们应该以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开展科普教育,人人信科学、懂科学、用科学,让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成为内化于心的素养,才能有效筑牢健康中国的堤坝。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