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3个方面描绘了未来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是实现未来中国发展进步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第九条里面的关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的论述给人印象深刻,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
2013年11月13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研究决定设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任主席;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上,他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所谓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把国家安全视为一个超巨复杂的体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执政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首先都要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关相联,互不可分;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2、新时代国家安全变化的新动向新特点
新时代,我国的国家安全表现出新的特点是: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时空领域的延长、内外因素的复杂都超过了以往,国内的不确定破坏性因素大大增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阶层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外来势力的干扰等因素诱发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几率增加。国家安全局势已由原来局部向全局扩展,由原来可控可防走向不可预知、突发且影响巨大,国家领导人也由关注“局部”转向“全域”。
3、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考
新时代国家安全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此从制度层面出了战略安排,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各项要求,做到辩证思维和多样手段,防范与化解并重,先手与高招并用;二要引领培养青年树立正确三观,打造社会主义所需的建设者、接班人;三要做强做大经济,保持战略定力,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四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五要改善民生,增加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防范各种风险连锁联动;七要加强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安全保护,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八要领导干部加强斗争精神锻炼,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强调防范化解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职责;九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十要培养锻炼大批年轻干部。
党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创新性发展。对它的贯彻落实,关乎未来国运,关乎对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程度。在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的今天,我们重温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有利于“居安思危”意识的弘扬和确立,有利于“执政为民”思想根基的夯实,有利于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作者 范茹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