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充分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依靠力量,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40年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生动体现,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坐而论道,而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因此必须充分贯彻其实践性。4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改革开放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用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法宝。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取得的伟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推动、完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进一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改革开放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而不衰,在今天依然闪烁耀眼的真理光芒,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适应时代变化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深刻洞察时代变化,实现了伟大的理论觉醒。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要赶上时代,就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就不能思想僵化、迷信盛行,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对一系列时代课题作出的深刻回答。中国从此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