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庆假期,又正值刚开学不久,家长们凑在一起,难免会说起“你家娃坐第几排”的话题。在不少家长眼中,教室的前三排那可是黄金位置,而如果坐到了最后一排,那还真是纠结得不得了。一些家长感叹:都不敢让孩子长高了,长高了就不能坐前排了。
“都不敢让孩子长高了”这样的感叹固然是荒唐的,孩子的个头能长多高,是家长无法左右的,也不可能左右。即使给家长一个“能让孩子不长高”的办法,估计也不会有家长愿意如此去做。但是,我们应该从“不敢让孩子长高”里读懂家长的教育焦虑、成长焦虑,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期待。
“不敢让孩子长高”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想让孩子长高”。家长也是十分矛盾的。于是,现实中,也引发了“校园腐败”。想让孩子“往前排坐”就要找班主任,找教师,找校长疏通关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都有的想法,这种想法没有错,谁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不能宽容。毕竟一个班级的座位就是这样的,有前排就必须有后排,有后排也必然有前排,人为左右学生的座位,造成的是不公平。那么“不敢让孩子长高”的焦虑该如何化解?
这就要说到教育公平了。这种教育公平需要的不仅是一颗公平的心,还需要改变课堂管理模式、讲课模式。座位的前后确实是会导致教育效果不同的。坐在前排的孩子听得清楚,老师管理得也严格,自然效果也就好些。坐在后排的学生,老师就可能照顾不过来。这需要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多关心“后排学生”。
如今的班级越来越大,有的班级甚至会塞进去70多名学生。如此拥挤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必须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打造“小班化”模式,一个班级最合理的学生布局应该在40名左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