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结束后,清华大学2017级新生又迎来新一轮考验:游泳测试。今年初,清华重启90多年前的老校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身体等特殊情况除外),因此新生入学后都要参加游泳测试。日前,445名同学参加了首场测试,因为都是自愿报名,合格率高达91.5%。但据清华体育部问卷调查,全体新生不会游泳的约占半数。
“旱鸭子”难毕业,清华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北京,北京四中、汇文中学、人大附中等已将游泳列为必修课;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已早出现将游泳列为中考体育考试内容。只不过,一贯注重体育的清华,以此“新规”愈加彰显了一个育人理念:要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和生存能力。
有人说,作为生活实用类及强身健体类项目,重视体育锻炼没有错,但让“旱鸭子”难毕业,则疑似于一种“奇葩校规”了。果真如此吗?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死亡是由于意外伤害,其中溺水排在首位。在我国,仅以长夏无冬、四面环海的海南为例,就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的这个比例更高达94.7%。
而真正能够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还得从基础抓起,提前让越来越多的“旱鸭子”泡进水池、学会游泳。这当中,存在着一个投资与运作的现实难题:很多中小学不能开设游泳课,一是缺少专业师资,二是室内游泳馆运营成本过高,“游泳池开放一天成本在1万元左右,所以只有大型活动时才使用”。好在,杭州有所中学已提供一个“体教结合”的新模式———学校提供场馆、体育局承担老师和学生的游泳训练以及对外开放等事宜。这样一来,也便做到了市民健身、学生学游泳的两不误。
补上让更多学生尽快掌握游泳技能的“欠账”,既需要为政者高度重视,更无妨支持清华抛出的这道善意“难题”。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