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某商场儿童游乐区,一名女孩踩到一名一岁左右男孩,男孩母亲情绪激动,屡屡要求女孩道歉。女孩家长连声道歉并将女孩叫到身边,但男孩妈妈并不满意,多次拉扯女孩。甚至还与一旁围观的群众发生冲突并扭打起来。
当视频发到网上,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引来一大波网友的热烈讨论。吃瓜群众明显形成两派:一派说男孩妈妈情绪失控,行为过激;另一派则找出视频中小女孩推搡另一围观小女孩的细节,认为女孩恶毒反复推人欠管教。
一大群成年人站在社会的高度,指责不到四岁小女孩的过错,用的词真真让人发指。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围观者,都在把暴戾之气任性地挥发。如果说咆哮妈妈失控拉扯了那女孩两把,那么网友的评论却是“撕扯”了那孩子无数次。
我们欠孩子一堂公共场合礼仪课,同样,在面对孩子间出现肢体冲突时,我们自己也同样需要这样一堂礼仪课。以旁观者身份来说话,不论是现实还是虚拟的公开空间同样需要讲话的礼仪,尤其是针对孩子的评论。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态度比较激烈,不够理性。往往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在面对孩子的犯错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需要去理解孩子们的行为。
不要批评孩子的性格或者人品。那些在大人的眼里看起来像错误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或许仅仅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别忘了,孩子虽小,但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对事物发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推测。
作为事件的非当事人,网友往往很容易被一些所谓有图有真相误导,然后怒从心起,从而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教育是现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处理矛盾冲突,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有些网友围观时往往有强烈的代入感,但我们不是当事人。
我们应该反观的是自己,怎样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模范。家长一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孩子会摸仿你的行为。如何成为一个理智的、礼貌的好榜样,如何给孩子也是给自己上好一堂公共场合礼仪课,这才是我们每个围观家长应该做出的正确反应。
而最为滑稽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结局是:孩子们已经在里面快乐嬉戏了,大人们还在外面闹得不可开交。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