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干部到基层调研,群众向他们反映诸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小微企业贷款难、征地补偿不到位、村霸横行乡里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且又有点复杂、敏感的问题时,他们要么赶紧岔开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要么说一些“政治正确”的大话空话、讲一番“深奥”无比的理论;要么以回去研究研究、请示请示敷衍应付,此后却泥牛入海无消息。群众讽刺这样的干部是比泥鳅还滑溜的“滑头干部”。
干部下基层调研,是为了了解掌握民情民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汲取群众智慧,增进群众感情,把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办好。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不仅要认真听、虚心听,更要下功夫帮助解决。凡在自己职责范围之内能解决的应当场安排解决,需要领导班子研究的要立即研究制订出办法予以实施,确实需要向上级汇报请示的要在汇报请示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一些当前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讲明情况、讲清道理,并积极创造条件给予解决。总之,对群众反映的任何问题,都要给出一个明确的、中肯的、圆满的答复,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如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入心、不上心、不动心、不用心,偷奸耍滑、忽悠应对,没有红头文件规定的不敢干、外地没有先例的不愿干、怕出错误不想干,事情再紧迫也不拍板,呼声再高也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使调研成了作秀,搞形式主义,这不仅会激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和怨气,而且还会引发问题发酵,矛盾累积,贻误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
对群众耍滑头,实质上是群众观念淡薄、害怕困难、回避矛盾、怠政懒政、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这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损坏了干群关系,而且破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冲撞了官德的底线。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向背离群众的深渊,甚至会动摇党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谁老实、谁不老实,谁真干事、谁耍滑头,都看得清清楚楚。要防止“滑头干部”的滋生和生长,党组织在加强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检查、监督、考评、问责等制度建设中,要广泛开辟群众参政议政、民主评议机关工作和校验干部政绩的渠道,加重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砝码,使干部不敢、不能、不想对群众耍滑头。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举在头上,首问负责、主动担责、履职尽责,扑下身子多干事,撸起袖子干实事,为群众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黄锡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