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了《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睡个好觉”成为青年人的奢望。有专家表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从“世界睡眠日”设立的背景来看,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睡眠障碍由来已久,二是存在睡眠障碍的群体基数是相当大的。至于原因,根据媒体的调查,再结合个人的情况,无非有三:一是压力,焦虑,情绪低落;二是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三是外界环境,尤其是城市噪音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压力、焦虑可能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存在。关于电子产品的依赖,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让一个人远离电子产品,恐怕也是不现实的。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要实现真正的改良,更不是一日之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纾解睡眠障碍就完全无解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说外界环境可能非个人力量所能改变,对于前两个问题,是可以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进行纾解的。比如说压力和焦虑,它可能是影响睡眠的最大凶手。
但是,回到最根源问题上来说,压力和焦虑真的那么不可撼动吗?就如幸福是个人的体感一样,所谓压力和焦虑,同样是个人的感受。它的严重与否,既取决于外界的压力大小,同样也取决于个人的调节能力。
换句话说,当我们把压力和焦虑视为睡眠最大元凶时,这会不会是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呢?面对普遍存在的压力和焦虑,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自寻烦恼呢?与压力和焦虑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不是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解呢?当自己的心境变得从容,那些压力和焦虑还真的足以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吗?
再回到电子产品这方面,它对我们的控制力,真的有那么大吗?到底是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太大,还是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强呢?我们到底有没有尝试过提醒自己把电子产品放在一边,抱着枕头或是爱人安然入眠呢?
于此而言,面对逼仄的睡眠障碍,在看似难以逾越的三个问题面前,我们可能需要对自己有更多的审视。比如慢慢尝试调节自己的心绪,比如尝试着把电子产品放到一边,在夜深人静之时,尝试对自己说晚安,对身边的人说晚安,然后享受久违的睡眠愉悦感。我们不妨从今夜起,对自己道声晚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