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网评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逼无臂者“按手印”是怎样的服务

作者:卞广春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1-22 08:28:03   

河南小伙吴建平,在5岁时遭到电击,失去了双臂。11月13日,他在准备签订购房贷款合同时被告知,必须要在合同上按指纹。吴建平说,当时银行的答复是没有办法处理。没有手印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就无法办理贷款。17日,工商银行最终同意在吴建平签字时以拍照存证的方式,签署购房贷款抵押合同。(11月20日《新京报》)

按手印是证明签约人身份的方法之一,因其唯一性,确有无法仿冒的一面。但银行的制度设计,理应兼顾到特殊群体的权利。吴建平失去双臂,其人生已经比他人更加艰难,无手印不贷款无疑是他人生路上的又一障碍。吴建平买房过程中遭遇的尴尬,是银行制度设计不周密所致,也暴露银行行规对特殊客户的歧视与冷漠。

在吴建平办理贷款时,银行工作人员似乎很无奈,他们明知按手印对吴建平是刁难,又无法回避制度或逆制度而行,否则会承担相应的责任。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必须要按指纹才能发放贷款,这事实上是银行长期形成的制度惯性。行规比法律更有效力,这是一种奇怪的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对残疾人设置无障碍环境,我们习惯上指道路等硬件环境,其实,像银行部门的制度设计如果不合理,那么这样的软环境,或许比现实中的硬环境更让残疾人觉得前行中的困难。

总之,无手印不贷款,是银行对特殊群体有失尊重、缺少温度的体现,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涉事银行当以此为鉴,为发放贷款的程序打上补丁,对残疾人获得贷款给予方便,对残疾人办理业务出台灵活变通的规则。其他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也应举一反三,审视相关制度法规,予以必要的整改,不要再有按手印的尴尬出现。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