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网评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遇公检法电话就挂断”是下策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1 09:09:50   

据央视报道,最近关于电信诈骗,每天都有新的热点。因为,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于是各种“防骗教材”也出来了,其中一条就是说,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从信函到电话,科学进步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特别是手机的普及,成了无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通讯工具。近年来,公检法也把“电话送达”“短信送达”作为一项与当事人沟通的首选方式以及“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如今电话诈骗的“搅局”,公检法电话成为不得不防的通讯信息,无疑使得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受伤害。防骗指南明示一旦听到此类电话一律挂掉,“李鬼”、“李逵”一起防的策略是防范电信诈骗的无奈,也将大大提高社会通信成本。

防范电话诈骗,仅靠个人单兵作战难免势单力薄,一些手机APP创设了“标记来电”功能,通过用户共同标记来电,让其他用户在接听来电时自动识别该来电是否系诈骗或者骚扰电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各大通讯运营商却一直在防范电话诈骗方面没有多大的作为。

事实上,上万次的标注完全可以证明持有人“不正当使用”电话。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定,要求运营商对此类标注号码制禁止呼出。同时,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长效机制。

对于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电话诈骗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2011年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按照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依重罪进行处罚。所以,对于此类行为,不管是否即遂,骗钱多少,公安机关都应当立案查处,才能杀鸡儆猴。

只有多管齐下保护个人信息、加大对电话诈骗的防范与打击力度,才能消除公众“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的矛盾心理,公检法机关才不会一次次被误伤。无论如何,“一律挂断”都只能算一个下策。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