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网评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对网上造谣传谣就应该重拳出击

作者:袁冰洁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26 08:06:39   

5月21日,因杜撰虚假信息、网上造谣传谣,我市某单位职工高某某受到拘留7日和罚款500元的处罚。据了解,高某某在微信群发布“明天上午九点濮阳市教委门口集会呼吁高考公平”的煽动性信息,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了人心恐慌。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加大了对网上造谣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严肃查处了“范县政府强行征地,打伤老百姓”“濮阳县有假和尚偷小孩”“购买的排骨中发现大量小虫”等造谣传谣事件,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员。市网信办表示,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网络空间是法治空间,互联网信息传播有法有规可循。广大网民一定要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辨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下一步,市网信办将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行为,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那就是身处网络社会中,漫天纷飞的谣言常常将真相遮蔽得如雾里看花,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谣言自古就有。前些年网络不发达时,谣言通过口口相传,速度相对较慢,范围相对较小,危害也相对有限。但随着网络的普及,谣言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危害程度极大。众多网友你动下拇指,我摁一下键盘,可能就让谣言长了翅膀,呈几何速度传播。网络谣言犹如社会毒瘤一般,侵蚀人体、毒害公众,极易引发公众的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我市对造谣传谣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可以说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既必要,又重要。

事实上,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对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进行治理,但网络谣言犹如杂草一样,割了一茬又长出几根,屡禁难止。网络谣言为啥难治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普通人在网上发布一些奇谈怪论,比在现实中发言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就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在网络上制造谣言,扩大自身影响。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上网了,但由于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真假辨识能力不高,对新闻来源和真实性缺少最基本的辨析能力,看到谣言后信以为真并随手转发,客观上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网络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使得辟谣总是走在谣言之后。此外,少数网站和信息传播平台,单纯追求点击量和商业利益,不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转载、传播网上谣言,致使谣言大规模地扩散。

可以说,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崛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我们比以往更容易获取信息,却未必容易看见真相。5月21日高某某因散布到教委集会的谣言而被惩罚,既给造谣传谣者敲响了警钟,也给一些网站和信息平台敲响了警钟,还给所有的网民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今后再有意无意地传谣,很可能落得和高某某一样的下场。期待随着对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整治力度的加大,我市的网络空间会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