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开展反“四风”工作以来,党员干部中用公款挥霍浪费、奢靡生活的现象已大为收敛和收手。然而,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自己的合法收入买豪宅、购豪车、戴名表、抽好烟、喝洋酒等奢靡现象,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私事、小事,振振有词地说现在是市场经济,我自己的钱愿意咋花就咋花,与外人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应当引起党员干部的深思和警惕。
奢靡生活是在过度、无度地消费社会物质资源,使得物不能尽其用。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合理利用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厉行节约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历史使命、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党员干部应当明白,自然资源是公共资源,在满足人类生活中人人有消费权,但无论有钱没钱,谁都没有浪费权。用自己的钱任性奢靡,大量消耗资源,这是在侵犯和危害公共利益,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抵制和杜绝奢靡之风。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义务。党员干部用合法收入适当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铺张浪费、讲排场、炫豪华,生活水平大大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这就与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章的要求格格不入了。在老百姓眼里,这样的人不像个共产党员,而是个“土豪”。这不仅会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党员干部自费奢靡,还会影响和助长社会上奢靡之风的滋生蔓延,败坏民风良俗。对此,党员干部决不可等闲视之,要站在党性的高度远离奢靡。
党中央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自费奢靡现象十分重视。中纪委明确表示,对党员干部自己花钱奢靡享乐要管,也要处分,并制订了相关制度和办法,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要令行禁止,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和规矩规范来约束自己。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抓早抓小、抓细抓严。对搞奢靡享乐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映强烈或屡教不改的党员干部要毫不手软地一查到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形成消除奢靡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勤俭为荣、浪费可耻、尚俭戒奢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蔚成风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