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于3月1日起施行,今后政府不再新建普通型养老机构,重点扶持护理型养老机构,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超过50%。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将家庭养老责任具体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鼓励外地老人投奔子女一起生活。(3月1日《现代快报》)
鼓励外地老人投奔子女,让年迈父母与壮年孩子生活在一起,自然有益于家庭代际间情感的交流与相互照顾。但人口的迁徙,特别是涉及与养老相关的系列问题,恐怕就不仅仅是家务事了,还需要接受的城市多做些事情。
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仍存在地域限制。比如养老金的领取,比如医保的报销,比如健康档案的建立,这些都只能在户籍地办理。老人到异地他乡投奔子女之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对接。不仅要打通省内各城市之间的政策隔阂,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际流通的渠道。让福利对接,是为老人与子女减轻负担,也是让社会福利真正造福社会的责任体现。
此外,让老人投奔子女还涉及城市的容量问题。对于平均年龄原本较为年轻的城市,要接纳新增的老人,就需要提高相应的城市基础社会建设。例如打造更多适合老人休闲的游园广场,要让医疗设备足可以应付老人的看病需求,要打造更多适合老人的文化项目等等。
如今中国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家人团聚可谓是众多身在异乡的打拼者与留守老人的共同心愿。城市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对于年轻的建设者的欢迎,还应在接纳投奔子女的老人身上下功夫。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