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街道上的一次“偶遇”,在小出租屋、马路边的一次免费体检,一些老年人就可能和保健品推销者成为“莫逆之交”,并成为那些人所推销的保健品的忠实用户。很多老年人,有病时宁愿相信保健品,也不到医院看病;宁愿相信保健品推销者,也不相信儿女。(10月30日《濮阳早报)8版)
说起老年人过度迷恋保健品的现象,很多为人子女者都有同样的苦衷:因为父母、长辈过度迷恋保健品而陷入两难境地,同意他们买吧,就是眼睁睁看着他们上当受骗;不同意吧,又得落个不孝顺的埋怨。子女们不明白,平时看起来节俭、精明的父母,为什么在购买保健品的问题上显得那么大方、愚昧和顽固?
每每此时,笔者都沉默不语。其实笔者想说,过度迷恋保健品真的全都是老年人的错吗?人老了,都想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让自己保持健康,很多人都愿意为之一试。一些保健品推销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过度夸大保健品的功效,让老年人上当受骗。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保健品推销者为什么能够屡屡夸大宣传功效呢?这是因为监管出了问题。谁都可以免费体检,谁都可以办健康讲座,只要吃不出问题,也没有谁来追究。正常卖保健品没问题,如果打着办健康讲座、免费送小礼品、免费体检这样的幌子骗人,那就有些过了,期望这样的事情能够有人管一管。
如果观察保健品推销者的招数,大家会发现,这些人几乎千篇一律打的都是亲情牌,为了推销恨不得叫老年人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不仅嘴甜,而且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让老年人觉得他们真是比子女还亲。这样的伎俩之所以在老年人身上屡试不爽,说到底还是子女们做得不够。人出生时的基本需求是生存,而使人获得愉悦的是不断建立起的各种关系,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随着年龄变大并且退休、子女都参加了工作、周围同龄人的不断离去,老年人的大部分关系在逐步丧失,他们又逐渐回归到了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同时,他们又渴望与人交流,渴望有人陪他们说说话。保健品推销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两个需求,“对症下药”,从而俘获了老年人的心。
曾经与很多老年人谈论起保健品的问题,他们都滔滔不绝地给笔者讲保健品的成分、功效、用法、成功事例等,甚至很多高龄老人不畏寒冬酷暑挤公交车去听各种讲座。这说明,老年人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健康。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子女在关心老年人健康、社会在普及老年人健康常识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经常进社区普及一些健康方面的常识,还会有那么多老年人过度迷恋保健品吗?
很多人问,怎么才能不让老人们迷恋保健品?笔者认为,做子女的要多陪伴他们,体贴、关心他们,多说暖心话,多带老年人到医院体检;社会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并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常识的普及率。如果能做到这些,相信老年朋友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如此迷恋保健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