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还未火化,仅在医院太平间就花费数千甚至数万元,不少家属感觉负担沉重。记者在北京调查发现,医院太平间高消费的背后,是寿衣、花圈等殡葬商品翻倍销售的暴利,更有太平间不惜以数千元的“中介费”,吸引急救人员送来遗体等种种乱象。(3月17日《新京报》)
进价200至300元的寿衣卖到两三千元,进价15元的纸花圈卖到100~150元……太平间经营乱象丛生的根源,显然是膨胀扭曲的利润空间。殡仪公司只出示服务项目不出示价格,看家属身份坐地起价;急救人员为赚取中介费,运送宁可舍近求远,甚至欺骗家属;医院对原属公共服务性质的太平间,随意转包,程序不明,责任不清。这些所谓“经营之道”,很多不仅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更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多项权益。
太平间经营何以乱得如此明目张胆?首先,殡葬服务价格的相关规定中,大部分只对基本服务及划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进行限价,殡葬商品属于选择性服务,种类档次不同,很难统一限价,这就让商家有了“喊高价”的空间;再者,即便是限价项目也存在监管漏洞,商家可能利用亲属不了解规定的弱势,以附加服务为由,抬升价格;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丧葬乃人生大事,亲属往往不想徒生是非,即便察觉到遭受蒙骗,往往也会选择息事宁人,不会维权追责。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行业潜规则“乱成一团”,仍有个别纳入规范试点的医院太平间不给“中介费”,统一限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人员资质。究其原因,就在于医院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