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开大道至马颊河的那段南海路,开通已经十五年,但十五年了还没有完成部门移交,导致这条路在出了问题后怎么都找不到“主人”。而今,南海路已经坑坑洼洼,又到该维修的时候了。(《濮阳早报》7月1日7版)
近两年来,超负荷运营的南海路问题一直不少,今天是窨井冒水了,明天是下水道阻塞了,后天是步行砖坏了。每一次,市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埋怨和责怪的“板子”打到市政部门的身上。但市政部门也很委屈,路权一直没有移交,“这条路不归我们管”。别怪市民打错了“板子”,在很多人的常识里,城市道路坏了,那是要找市政的。市政要说自己不管,肯定要挨骂。
但是,濮阳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很多道路和南海路一样,修路的主体并非市政,修好后也因各种原因迟迟完不成移交,导致出问题后市民在反映时总会屡遭踢皮球。前几年,一位中学生骑自行车经过滨河路时,掉入一个无盖窨井里。家长在找寻责任单位时,谁都不愿意负责。当时,我在采访市政部门时得知,这条路是开发商修的,当时还没移交,而开发商则称自己只管修路,不管维护。上周,一位市民在经过九天城西门时,也掉进了无盖窨井中,中原油田电视台记者在帮市民寻找主管单位时,相关部门也说不归他们管。
窨井、道路因为没有移交,相关部门说出“不归我们管”有一定道理。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不归我们管”而挨了市民骂就感到自己很委屈。首先,道路和窨井到底归谁管,市民不知道,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去判断,至于其中与开发商、其他部门之间有什么纠葛,市民不会知情;其次,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本该归我们管的事情,为什么迟迟就没有完成移交,这一问,可能就会反思自己在事件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了;第三,我们在说“不归我们管”的时候,应问问深层次的原因,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比一句冷冰冰的“不归我们管”更温暖,效率也会更高。像南海路十五年没有完成移交这件事,肯定有多种原因,但房地产管理局与市政局在移交问题上交流不够,协调不够,主动性不够,肯定是事实,甚至还有可能会推诿扯皮,要不然,这条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怎么会十五年都完不成移交呢?
推开来说,校门口小商小贩卖“三无”食品的问题、车站门口黑车拉客问题、红绿灯迟迟不亮的问题、夏日噪音及夜市油烟扰民问题等,可能都要牵扯到很多部门,我们在接到投诉时千万别冷冰冰地来一句“不归我们管”,而应该耐心地告诉市民到底归谁管,或者在接到投诉后,相关部门能够牵头,与其他部门联合来解决百姓的困难。
当然,必须要肯定的是,在南海路问题上,市政部门在“不归自己管”的情况下,每次遇到投诉总会积极去解决,也显示了一个政府部门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