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近来逐渐加速,但是有的群众很捉急。有云南雄霸民营“车管所”上书省统计局,承诺企业愿参与或接管公车,并交保证金100万元。管理方式为企业先垫付油料等管理费用,保证做到“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公车私驾、公车私用”(驾驶员本人也要做到此条),最后由公务用车问题专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作出考评,“满意再付费”。省统计局第一时间回应称,“部门无权引进民企代管公车”。
这个“车管所”的确很萌很励志,敢于向当下的公车管理叫板,明知会碰一鼻子灰也毫不退缩。尽管他提出的方案让统计局一时难以接受,内容考虑也不周全,但他的提议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他试图为公车管理注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意还是颇值得称道。
这一管理方式很像淘宝的管理模式。当年网购无人问津,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健全,买家和卖家缺少基本的信任。“支付宝”横空出世,重要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向买家倾斜,满意再付费,成为买家卖家有效沟通的桥梁。“车管所”的倡议与“支付宝”的解决方案有一定的相似性,“车管所”想充当公车改革的“支付宝”,引入第三方的“担保交易”,避免自我监管的无效和腐败,以绩效论成败,亲,不满意不付款哦。如果大部分群众都满意,我想公车改革也就成功大半。
当然公车改革牵涉甚广,还需要各种法律和制度层面的配合。所谓政企不能不分,企业管理也难以替代行政管理。“民营车管所”方案目前实施的可行性不大,但是“第三方监管”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具有某种启发性。目前各地治理公车私用主要有三招。一是货币化,即取消公车发放货币补助,结果多地出现了“公车贱卖,车补贼肥”的副作用;二是安装GPS和身份识别系统,往往又陷入“集体公车私用”的窘境;三类是贴上统一的标志,统一入库、统一保险,可是这招防君子不防小人,往往被一撕了之。这三大策略屡屡失败,都受困于一个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监管最后都流于形式。民企代管公车不失为可资借鉴的方案之一。
重建公众对公车改革的信心,无非就是重拾群众路线的法宝。民企代管公车方案表明民间有高人,群众有大智慧。尽管目前只是一场头脑风暴,但公车改革乃至三公改革的突破口也在这里。找寻一条契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公车改革路径是政府与民间共同的追求。
@夜间列车:其实,这个主意不错,党政机关既然自己管不好公车,交给专业公司管,既能降费用,又能塑形象,何乐而不为?
@如意龚子:不能接受,继续腐败。逃避监督,作风无赖。
@无力回天退居深山:请问何时合适?一万年太久…
@yingzhitp:全国应该统一强制公务车辆贴标或涂色,把私用公器暴露在阳光下,最简单实用的办法。
@zuoyeqiufeng:我看可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