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网评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离婚防老”应当引起社会深思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大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4-15 10:20:15   

    我们似乎正经历这样一个时代:养儿防老已经渐渐过时,而养老规划可能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起离婚案件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纷纷关注,家住惠济区的83岁的李老汉与同他相伴60载的老伴向法院申请判决离婚,虽然立案手续上的离婚理由是“双方性格不合,常因琐事争执而感情破裂”,但调解中李老先生却讲出了他离婚的真正原因:李老先生育有两男三女,原本想养儿防老,儿女们却无法令他满意。他现在已是胃癌晚期,想趁自己清醒、能动,把该办的事都办了,“离婚其实也不是起诉状所书性格不合、常因琐事争执而感情破裂,而是想着离婚后能把房子过户给老伴,等自己离世了,她也能有个依靠”。

    对此不少网友唏嘘不已。也有网友和律师表示不解,认为老汉根本不用出此下策,直接立遗嘱就行了。虽然立遗嘱这种做法在西方很通行,我们在美剧、外国电影里也经常看到,但是遗嘱这个法律概念在大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中却没有获得其在西方的那种地位,立遗嘱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遗嘱会涉及财产公证,而公证就涉及公证机构的佣金,立遗嘱的老人一般缺乏法律知识因而需要聘请律师,这又涉及不菲的律师费。与此相比,通过法院审判程序离婚的成本相对更低,而且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法院的判决其执行力和权威性更高,这是为什么许多老人宁愿选择离婚也不愿选择公证的原因,也反映出我们的某些法律机制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

    我们已经见多了为分财产兄弟阋墙的新闻,也习惯了父母将不孝儿女告上法庭的新闻,但夫妻为避免儿女不孝而离婚的新闻还着实少见。许多网友对此感到心酸甚至愤怒,认为是现在不孝的子女太多了,老人们才想出这样的方法保护自己。不孝儿女固然应受到谴责,儿女应当尽孝的固然值得提倡,但那些认为儿女不孝是父母不公造成的观点同样也值得深思,更奇怪的是这种声音在网上居然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我们常说的“抚养”和“赡养”问题在法律概念里都含有权利和义务两重属性,现在很多子女认为父母抚养子女是父母的义务,而自己是否赡养父母要看父母对自己怎么样。如果以这个标准判断是否赡养父母,那么任何一个子女都能找出一万个不孝的理由。我们扪心自问谁能做到百分百的绝对公平、又有谁做事能让所有人满意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更深层的视角进行探讨,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生存的社会在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即从一个以家庭关系为纽带的关系社会正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陌生人社会的转变,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生存环境越来越世俗化、物质化,权力和利益正在逐渐取代道德和价值成为社会的导向,社会的价值观正逐渐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这也是为什么原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一旦涉及利益关系或者是不公平对待时,许多人就会“六亲不认”,那些以父母对自己不好作为不孝借口而心安理得的人,正反映了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

    “离婚防老”这种局面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对此无论是我们的法律机制、教育体制还是社保体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似乎正经历这样一个时代:养儿防老已经渐渐过时,而养老规划可能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