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脱贫宣传标语、一面面内容鲜活的扶贫文化墙、一座座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温室大棚、一个个忙碌的扶贫生产车间……行走在濮阳县乡村,本该沉寂萧条的冬日,给人的感觉却是希望升腾、幸福绽放。
1月4日,在濮阳县郎中乡支寨村一处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农家院里,记者见到了当地的脱贫“明星”支国体。“俺能够顺利脱贫,多亏了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他们不仅从物质上给了俺很大的帮助,还从精神上给了俺一定的鼓励,让俺有了靠自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支国体感激地说。
身有残疾的支国体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帮助支国体申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教育补贴、医疗帮扶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政策,通过积分奖励、教育引导等办法激发了支国体脱贫致富的动力,并通过到户增收补贴和小额贷款,鼓励支国体种植金银花。支国体越干越有劲,不仅摘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还成了村里的脱贫“明星”。
在濮阳县,像支国体这样身残志坚的脱贫“明星”还有很多。海通乡何锁城村43岁的何留宽因小儿麻痹致残,妻子改嫁后,留下他和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极其困难。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他开始学习养鱼技术,并贷款2万元、暂借驻村工作队员9000元、申请到户增收补贴8000元,承包了村里6亩坑塘养鱼。2017年,他靠养鱼收入10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他不仅自己脱了贫,还为村里其他养鱼的贫困户进行义务技术指导。
是什么原因让“支国体”“何留宽”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濮阳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县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信心不足、畏缩不前等现状,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通过扶贫扶志、扶贫扶智,提升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气。
“一出门就能看到临街墙上的政策歌、志气歌、帮扶歌,不仅让俺了解了扶贫政策,还激励鼓舞着俺,让俺对脱贫有了底气。现在,俺靠种植大棚丝瓜、养殖藏香猪,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白堽乡庞寨村脱贫户石玉彬感慨地说。为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提振脱贫精气神,该县创新载体,在全县推行“一支队伍三面墙”,即每个乡镇在组建1支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选择5个重点村组建村级文艺宣传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脱贫政策,倡导脱贫光荣;组织创作一批以顺口溜等民间口头韵文为主要形式的政策歌、志气歌、帮扶歌,以174个重点贫困村、14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立脱贫攻坚“三面墙”(扶贫政策歌、志气歌、帮扶歌上墙),实现全县贫困村全覆盖。同时,该县启动“百场千村”脱贫攻坚文艺巡演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00场次。
1月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濮阳县勤劳励志脱贫示范户李红江。37岁的李红江是白堽乡姜马李村人,家里5口人,大女儿读初中,小女儿和儿子上小学,因为家境困难,2016年被评为贫困户。“主要是俺两口子思想太保守,家里的收入全靠我一个人打零工,年收入不超5000元,能不难吗?”李红江说。2017年,他通过帮扶人员鼓励、介绍,去南方一家工厂务工,一年挣了3万多元。去年,尝到外出务工甜头的他,把妻子也带到了南方一工厂务工,夫妻俩一年挣了6万多元。“现在不光是俺家脱贫了,我还把俺村十几个人带到南方务工,让他们也尽快脱贫。”李红江在电话那头喜滋滋地说。
扶贫先扶志。濮阳县通过 “一站两组三个会”,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消除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一站”,即设立村级广播站,每天播放扶贫政策、帮扶故事、脱贫典型事迹等。“两组”,即成立党员群众互助组和“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扶志组,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项目,对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坐等救济的贫困户进行批评教育,鼓励他们勤劳致富。“三个会”,即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所有县级干部定期到所联系村参加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激发、调动广大群众踊跃投身精准扶贫一线的积极性。
“凭自己的劳动就能获得积分,拿着积分卡就能兑换需要的用品。以后俺不仅要更加勤快,多得点积分换取更多的物品,还要争取早脱贫,过上好日子!”1月4日,濮阳县王称堌镇漫渡村动力超市内,贫困户王同芳用积分卡兑换到一条新床单后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濮阳县组织各乡镇建成21个中心动力超市,在88个重点贫困村建成村级动力超市。超市只向贫困群众开放,贫困群众可凭积分卡到此免费兑换所需物品。贫困群众参与卫生庭院、励志脱贫、文明行动评比,可获得相应积分。动力超市的设立,激发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志气,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县里开展的这个孝心养老活动真好,让孩子孝敬老人,每月给老人钱,政府还给补贴,俺再也不用担心晚年生活没有保障了。”前不久拿到孝心养老金的濮阳县文留镇文留村李喜莲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解决个别贫困群众精神风貌不佳、风俗习惯落后等问题,濮阳县深入开展“培育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活动。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索要天价彩礼的陋习,该县在全县开展集中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活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减轻群众负担。同时,该县组织开展“孝心养老”活动,设立孝心养老基金:针对全县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及7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动员子女每季度按照300元或600元标准为老人缴纳孝老金,县财政再奖补10%,发放到老人手中。为全面提升干部群众脱贫攻坚本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自2018年6月份以来,濮阳县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效果”的标准,在全县启动乡村振兴讲习所建设。乡村振兴讲习所按照县、乡、村三个层次分别建立,通过以“讲新思想新精神、习初心奋进,讲扶贫政策、习精准施策,讲创业技能、习致富本领,讲社会风尚、习传统美德”为重点的“四讲四习”,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宣传教育群众。
扶贫必扶智。目前,濮阳县正在深入开展“百佳脱贫示范户”“十佳脱贫标兵”表彰活动,旨在通过表彰和奖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贫困户励志典型,弥补内生动力不足短板,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和引导广大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强自立,形成我脱贫我光荣、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孩子他爸几年前得肝病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堆债,最后还是撇下我和儿子走了。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觉得以后的日子一点儿盼头都没了。”濮阳县鲁河镇朱家庄村56岁的牛玉香对记者说,县、乡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开导她、鼓励她,帮助她走出悲痛,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去年,儿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外出务工了。她也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借款14万元,建了一个1650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大棚,当年就挣了3万元。在自己脱贫的同时,她主动让村里需要帮助的5名村民到双孢菇种植大棚务工,教他们种植技术,共同发展双孢菇种植。“原来是驻村工作队鼓励我向别的脱贫典型学习,没想到现在我也成了县里产业发展扶贫示范户了。”牛玉香笑着说。
几天的采访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志智双扶不仅激发了濮阳县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了他们战胜贫困、改变生活的信心,而且让群众更加了解、理解、支持扶贫工作,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赵少辉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