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今年5月,我市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和部署,在全省创新实施“六单式”培训模式,针对贫困人口需求,开设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种植养殖等20余个专业的培训,有效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全家脱贫”的目标。截至12月23日,我市累计培训贫困人口25148人。
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9.1万余人,为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5月份,我市印发了关于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培训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培训带动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市人社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采用“用工企业下单、贫困群众点单、职能部门亮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统一买单、服务部门填单”的“六单式”培训模式,有效增强了贫困人口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品牌性。
用工企业下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选择本市或外地市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加强沟通协调,采取订单、定向培训方式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培训专业、课时、实践等均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学员学习结业、考核合格后即可到企业上岗,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顺畅衔接。
贫困群众点单。每月,各县区精准扶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计本县区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及各类培训机构拟开展的培训计划,印成宣传单向贫困群众发放。贫困群众如有意愿参加培训,可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服务平台和村级劳动保障员反馈意愿。各县区精准扶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群众意愿组织统一培训,有效保证了贫困群众“合理点单”,一旦“下单”即可在短时间内参加培训。
职能部门亮单。市、县两级具有培训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列出本部门、本单位能够承接的培训人数、培训专业、开班情况、培训时间表等,制订培训项目清单和资金补贴清单。对于适应市场需求出现的新工种,市精准扶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种属性,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和设计新的培训课程。
培训机构接单。各级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岗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劳动者。同时,在餐饮服务、食品加工、汽车装饰、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等工种中探索实施“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新模式,使学员既能够学到一种技术,又可以利用技能进行小规模创业,并带动更多人就业。
政府统一买单。建立多部门汇集、政府重点增补的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机制。市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市级整合的原则,将人社、农业、扶贫、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培训资金进行统一安排,由市财政集中后实行专账管理,实现了对全市培训资金的高效、统一管理。
服务部门填单。市精准扶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台账,涉及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工作进度等方面,要求各县区和有关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每月上报培训开展情况。对于不能如期完成培训任务的县区和单位,在联席会议上将进行通报,以此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实现有序开展。(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