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2016年,我市统筹谋划部署,创新脱贫模式,层层签订“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提前完成了全年脱贫任务。截至目前,我市共争取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1.63亿元,4.0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搞好精准识别,夯实工作基础。我市始终坚持“应进则进、应出尽出”原则,狠抓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建档、精准录入等工作,共识别贫困户63833户、贫困人口201418人,16430名市县乡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了精准对接。
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强力推进专项扶贫。截至目前,我市争取到的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资金6089万元,完成了73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占年度目标的146%;用于雨露计划项目资金900万元,已培训贫困人口8480人,占年度目标的169.6%;用于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项目5个,带动贫困户345户;用于到户增收项目资金1290万元,实施项目36个,有9210名贫困人口受益;用于小额贴息资金199万元,扶持贫困户842户;用于光伏项目资金1095万元,可带动273户贫困户受益。
实施五大工程,狠抓脱贫增收。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强化产业支撑,注重政策扶持。市县两级财政列支2.9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强力实施了精准扶贫“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工程、智慧扶贫电商扶贫工程、金融保险扶贫工程、培训教育扶贫工程等五大工程。
兜牢民生底线,做到应保尽保。一是教育扶贫。健全覆盖所有学段的资助制度,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市所有贫困家庭实施扶智脱贫,让所有有需求的贫困学生都能接受职业学历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二是健康扶贫。对全市3.56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逐户登记,建档立卡,为实施分类救治奠定基础;投资9938万元强化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三是兜底扶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扶贫低保两线合一步伐,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建立完善医疗救助、保险救治、临时救助等救助体系,降低因病、因灾致贫风险。
打造三大平台,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开发运用智慧精准扶贫系统,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管理、精准分析、精准服务;二是开展党员主题扶贫日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组织党员干部到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三是实施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选派市县1000名专家人才组建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三类服务团体,入村到户开展帮扶活动,切实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记者 李铂冰 通讯员 李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