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对于在范县黄河滩区生活了80年的房佃瑞来说,今年8月,他迎来了人生中的大喜之―――乔迁之喜。
房佃瑞是范县张庄乡前房村村民,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饱受水患影响的前房村。房佃瑞说,他和老伴儿做梦也没想过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每天都要像照顾新生儿一样,将新家的地扫好几遍,桌子擦好几遍。“来到新家以后,水电气都有,特别方便。”房佃瑞的老伴儿李玉峰高兴地说。
2015年,国家为实施全国扶贫攻坚计划,实行了黄河滩区居民外迁政策,范县是我省首批确定的三个滩区居民迁建试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从今年8月起,包括房佃瑞一家在内的前房村370户村民,将陆续搬到迁建试点千安社区。千安社区位于范县张庄乡闵子墓村西北,是前房、后房、王英庄、双庙朱、李菜园等5个村的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522.2亩,概算投资2.56亿元,采用“4+1”多层和两层联排独院两种建筑模式,建设居民住宅楼155栋、961套,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有道路、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礼堂、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农具存放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次拆迁,房佃瑞家的两个院折合成了四套房。房佃瑞的大儿子家一共4口人,有一套老宅子。按照政策,每人可以获得2.84万元的补助。对于提前搬入新居的房佃瑞大儿子一家来说,再加上老宅子经过第三方评估后折算的补助,每个人还可以拿到1000元的奖励。这样算下来,房佃瑞大儿子购置了一套180平方米的联排独院,还购置了一套单元房,一共才花了4万余元。
房佃瑞的两个儿子都在天津打工,为了不耽误他们挣钱,大儿媳罗爱民承担起了搬家事务。虽然搬进了新居,但是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挣钱,才刚能顾住孩子上学、老人医疗和基本的生活开支,罗爱民决定自己也要去挣钱贴补家用。
为了让滩区迁建群众不仅能改善住房条件,而且还能在家门口发家致富,范县县委、县政府提前做了规划。在千安社区北一公里处,有个木材加工园区,园区内小型的木材加工企业有130余家,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安置区的村民到这里就业。另外,为了增加用工岗位,县委、县政府计划在安置点附近再筹建一个服装加工厂,大约能吸纳300到500人就业。范县张庄乡党委书记高自刚介绍说:“除了木材加工园区和服装加工厂,我们还考虑从安置区的物业管理、道路养护、环境保洁、垃圾清运等方面提供一些岗位,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有了这些就业岗位,房佃瑞大儿媳罗爱民的就业梦很快就能实现,一家人除了土地,还会有更为宽裕的经济来源。(记者 徐玉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