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濮阳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誓叫贫困不复在:我市精准扶贫工作阶段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16 06:03:41   

1471300228109825.jpg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共同面对的一张政治答卷。

2016年4月10日,我市召开党员干部联村包户精准扶贫动员会议,按照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写下了“濮阳答卷”的浓重一笔。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应有作用。

我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即通过单位联村、党员包户,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推进精准识别、推进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实现单位联村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帮扶全覆盖、精准脱贫全覆盖。从市、县区直单位选派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厘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将每月5日确定为“党员主题扶贫日”,以党支部为单位,1.6万余名党员进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寻找脱贫路子。

截至目前,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帮联队员已累计协调投入资金2亿多元、流转土地1万多亩、综合整治村庄76个,兴建文化舞台、文化大院及文化广场2万多平方米。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前提是精准识别。

为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各单位根据本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调查摸底情况,注重从帮扶村实际出发,带着问题与村级党组织进行对接,组织单位党员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按照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再次核实贫困户、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对帮扶内容、帮扶措施、贫困户求助信息等进行统计。同时,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把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搞准搞实,对帮扶对象和帮扶情况登记造册,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和智慧精准扶贫系统。

截至目前,全市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3833户、贫困人口201418人,为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给钱给物,不如给政策。

市委、市政府召集所有与扶贫相关的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精心制订出台《濮阳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濮阳市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濮阳市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濮阳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构建了全方位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目前,《濮阳日报》、濮阳电视台等媒体已对有关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市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对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进行精准扶贫知识测试,有效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发展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我市把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把培育发展特色加工业作为核心内容,把“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工程、农业产业扶贫、农村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贷款、农业保险扶贫等5项具体措施作为重要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列支2.8亿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了产业脱贫“零风险”。

截至目前,已建成“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工程扶贫点203个,直接吸纳4508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汇源濮阳肉羊养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综合效益稳步提升;京东、苏宁等10余家电商企业到我市调研对接,3家电商企业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县、区财政按照一定规模匹配,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贷款;台前县、范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先后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有保险需求的人群和产业,提供生产、生活一揽子保险。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课题。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实施智慧精准扶贫,并与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了智慧精准扶贫系统。该系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设计开发相应板块,开发了贫困户档案库、扶贫项目对接、扶贫典型案例分享、扶贫政策学习、社会公益救助、生活和就业帮扶、大众筹资扶贫、帮助贫困户现货销售、扶贫工作督察督办等功能。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电子扶贫地图,随时掌握全市贫困人口分布、构成、致贫原因、贫困状况等信息;通过动态的图表大数据,对采集录入的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自动生成“时间轴”,清晰展现每户贫困户的脱贫过程;通过贫困户档案数据库中的基础信息、家庭照片等,详细直观了解每户贫困户的真实状况;充分利用系统手机客户端“到村签到”“工作台账”“工作日志”等功能,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实时监督考核,对扶贫工作实行痕迹化精准管理。

自今年3月份试运行以来,该系统已取得阶段成效,主要表现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初步实现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控、变单向推动为互动推进,开创了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扶贫的新局面。(记者 冯向忠)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