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濮阳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精准扶贫新闻大赛•“妙妙虫”换“壳”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08 06:07:09   

开栏的话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营造浓厚的精准扶贫舆论氛围,同时进一步提高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濮阳日报社编委会研究决定,在全体采编人员中开展同题新闻竞赛活动。活动将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主题,讲述濮阳故事,反映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广大读者朋友如有相关线索可提供给我们,联系电话:13503931860。

“妙妙虫”是一个童装品牌的名字,它的产地在台前县打渔陈镇的周庄村。

“妙妙虫”的主人是周庄村的杨纪彬和姜玉芬夫妇,两人今年都是三十出头。与当地的不少年轻人一样,他们10余年前就开始到外地打工。不一样的是,他们从外出打工的第一天起,心里就一直揣着一个梦想:办一家自己的服装厂!“我妈妈以前就是做服装的,我也很喜欢。”杨纪彬说。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杨纪彬夫妇都曾在初中毕业后到山东聊城的服装技校专门学习服装制作技术,并利用学到的技术外出打工挣钱。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他们决定回乡创业,先后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主要业务是为知名的服装品牌代工。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两次的结果都不理想。“光给别人打工不行,”杨纪彬总结说,“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销路。”

两次的挫折,不仅没有挫伤杨纪彬夫妇的创业热情,反而让他们的心气儿更足了。

2015年春节过后,杨纪彬和姜玉芬先是到浙江湖州的一个“淘宝村”学习了一周网上开店的做法,然后就利用自己家里的5间房子再次办起了服装厂。这次,他们瞄准的是童装的生产。“现在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童装的市场一定会不断扩大。”杨纪彬说。为了能够把企业做大,他们花钱请人给自己生产的童装起了个名字:“妙妙虫”,还正式注册了商标。“‘妙妙虫’吧,就是美妙天真可爱的意思。”说起这个牌子,姜玉芬满脸是笑。

由于定位准确,“利润压得很低”,“妙妙虫”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杨纪彬夫妇还在郑州市开了个专卖店。

生意好了,场地却不够用了。“今年春节前后,我们接到了一批小孩子睡袋的订单,可是,因为生产条件受限,怕给人家做不出来,我们不敢接呀!”姜玉芬说。

就在杨纪彬夫妇着急的时候,打渔陈镇和周庄村的干部找上门来了。今年5月下旬,镇里的干部问他们:“现在县里正在搞精准扶贫,准备建设一批扶贫就业基地,前提是要安排本村和周围村里的贫困群众,你们愿不愿意?”“我们当然愿意啦!”杨纪彬夫妇说,“既能扩大生产,又能帮助乡亲们脱贫,我们凭啥不愿意?!”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6月29日,占地5亩、厂房面积576平方米的“妙妙虫”新“壳”建成投用了。同时,它还是台前县的第708号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其中的20余名工人都是精准扶贫确认的贫困户,名单全部张贴在基地门口的公示栏上。由于企业的旁边就是学校,生产的工艺也相对简单,附近在家的妇女热情高涨,都是主动上门报名打工。8月3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有好几名妇女都是带着孩子在干活。她们说,既能打工挣钱,还能接孩子上下学回家做饭,太方便啦!

换“壳”后的“妙妙虫”一夜之间迅速壮大,生产设备从原来的20余台猛增至五六十台,用工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今年7月份,“妙妙虫”的产量比以往增加了两倍,产品也从省内销到了省外。

换“壳”了,“妙妙虫”又开始想“飞”了。为了彻底打开销路,杨纪彬夫妇除了在淘宝网上开办了零售店,还在阿里巴巴上开了一个批发店。他们说:“我们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个自己的服装厂,现在有条件了,我们一定会努力把它办好,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