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濮阳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构建“双联四推六覆盖”精准扶贫党建帮扶长效机制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18 06:39:17   

编者按: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增刊·第13期)刊载了市委上报的《构建“双联四推六覆盖”精准扶贫党建帮扶长效机制》一文。5月10日,省委副书记邓凯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濮阳市的扶贫措施充分体现系统性和精准性,要认真落实,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成效。送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阅。应予关注并适时宣传。”5月12日,市委书记何雄作出重要批示:“请金泉同志牵头把这项机制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好。”现将该文予以刊发。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学习贯彻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今年年初以来,濮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精准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致富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双联四推六覆盖”精准扶贫党建帮扶长效机制,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确保顺利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目前,全市2.8万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深入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形成了“党员干部帮、群众主动干”的浓厚氛围,掀起了濮阳脱贫攻坚热潮。

一、创新载体,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服务功能,结合濮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载体,扎实开展“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通过单位联村、党员包户,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推进精准识别、推进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实现单位联村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帮扶全覆盖、精准脱贫全覆盖。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市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市党员干部联村包户精准扶贫动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精神,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战略决策上来,把心劲和精力聚合到省委安排部署上来,扎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领导带头,上下联动。明确每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1个贫困村、分包2个贫困户,选取21个市直重点单位各分包1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1个贫困村;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对全市5.2万贫困户19.1万贫困人口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单位联系、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名党员干部帮扶,形成了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以机关党组织为依托,城乡党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牵线搭桥,社会帮扶。着力实施智慧扶贫,设计并启动濮阳市智慧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运营系统,与电商紧密结合,组织第一书记和帮扶党员干部帮助贫困户发布求助信息,对扶贫对象精准管理、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团体等,帮助因病、因学急需救助的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宣传推介我市农副产品,带动全社会民众参与、关注、支持扶贫攻坚。组织民营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四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实施濮阳市专家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以全市所有贫困村、贫困户为服务重点,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选择帮扶专家、帮扶专家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为基本方法,选派市县1000名专家人才组建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三类服务团,开展技术推广、医疗救助、培训指导等服务活动,切实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二、强本固基,筑牢脱贫攻坚堡垒

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第一书记和帮扶党员干部作用,推广运用兰考“六步工作法”,对全市293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开展“一揽子”整建计划。大力实施千名“领头雁”工程,对3000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广泛开展“学习李连成,建设新农村”活动,表彰100名“李连成式”村党支部书记,带动近千个村建设西辛庄式的新农村。今年3月,创建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院,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832人,年内把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二是着力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实。开展3期以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并将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纳入第一书记党建承诺内容,加大考核比重,切实落实好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的党建责任。根据第一书记年初党建承诺目标,制订帮扶工作台账,市、县组织部门备案管理、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着力提升农村便民服务水平。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清零”行动,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74个,全面完成非滩区村“清零”任务。加快推进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交通便利、人口较多的大村、中心村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村民中心”580个。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三、突出精准,务求脱贫攻坚实效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坚持在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联村包户工作,有力促进了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落地生根。一是狠抓精准识别。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按照“应进则进、应出尽出”原则,坚持以乡镇为主体,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对当前贫困人员进行逐户核查,对未纳入贫困人员信息库但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员,及时纳入贫困户信息库,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档案,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二是做到精准帮扶。各帮扶单位建立党员帮扶工作台账,明确当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帮扶村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壮大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加工业等,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脱贫项目,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门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日”,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县直、区直单位“一把手”带队,走村入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精准管理。对各帮扶村实行一村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每年根据帮扶对象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帮扶措施。运用智慧扶贫APP手机平台系统,将贫困村、贫困户现状及致贫原因分析、精准扶贫台账完成情况等信息上传到智慧扶贫精准脱贫综合运营系统,实现网上管控,推进精准扶贫。四是注重精准施策。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出台财政、金融、保险政策,举全市之力,破解贫困群众发展融资难、风险大问题,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路上无风险。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和脱贫能力。抓好电商扶贫,支持电商网点建设,拓宽贫困群众脱贫渠道。加强社会保障扶贫,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实施政策兜底和医疗救助,改善其生活状况。

四、强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着力在组织领导、帮扶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领导责任体系。市县乡村分别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县乡村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制订脱贫计划,实行挂图作战,明确目标任务和脱贫措施,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二是建立帮扶工作机制。坚持“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明确1名副职专门抓,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帮扶工作,班子成员和帮联干部每周至少到派驻村开展1次工作。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实行“五天四夜”工作制,要求吃住在村,帮助贫困群众寻求脱贫路子、增加收入。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帮扶党员干部进行专项考核,主要考核帮扶工作实绩、单位重视情况、领导调研情况等。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帮扶党员干部进行表彰,对不胜任、不称职、群众有意见的予以调整。四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组织市精准扶贫工作督导组、市“一创双优”督导组、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督导检查,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大督导力度。引入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