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濮阳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台前县113个就业基地助推精准扶贫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19 06:08:47   

濮阳网讯 7月10日,台前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迎来全县大观摩,场面隆重、气氛热烈。在观摩结束后举行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项目集中入驻仪式上,台前县委、县政府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2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共发放1320万元的奖励补贴。一整天的观摩,让大家备受鼓舞、精神振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已成为台前县脱贫攻坚新的助推器。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台前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各项工作大局,做足精准文章,大打脱贫攻坚战,已累计完成2.46万人口稳定脱贫。但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371万户4.1414万人,这部分贫困人口成了再难啃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台前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促四增”的指导要求,即以产业促扶贫、以项目促就业、以培训促技能、以政策促建设,实现农业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实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增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多次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台前县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决定在原有乡镇工业的基础之上重点发展就业扶贫基地。今年6月以来,台前县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投入战斗。短短的1个月时间,全县9个乡镇明争暗赛、竞相发展,在精准扶贫路上争分夺秒,共建起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其中新建53个、改建60个,行动之快、标准之高、成效之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台前速度”。

侯庙镇东碱厂村成功箱包就业扶贫基地是新建的53个基地之一,目前已有近50人在这里加工箱包,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家住侯庙镇东碱厂村的于海荣就是其中之一。

于海荣是一名残疾人,丈夫和孩子也患有疾病,以前一家人靠种地为生,生活非常困难。转机发生在今年6月份。在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下,成功箱包服饰有限公司在东碱厂村建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于海荣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腿脚不好,在家门口工作很方便,1个月能拿1500元,比种地强。”于海荣高兴地说。于海荣的故事只是台前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惠民利民的一个缩影。这一大批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兴起,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台前县建设的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标准高、入驻速度快、安置人数多、行业覆盖广、带动能力强,符合台前实际。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附近,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让贫困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依托台前县汽配、羽绒等传统优势产业,有雄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台前县县长王俊海告诉记者。

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涌现出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孙口镇高庄村电子商务创客空间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新兴产业就业基地的代表。该基地入驻企业回车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台前县强大的汽配产业资源,帮助汽配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用工岗位,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优化了汽配产业链条,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步伐。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同时,公司还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梦想。

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村产业主体的重要渠道,是破解贫困群众缺门路、缺技术、无资金的重要环节,是安置农村“三留守”群众和返乡劳力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步骤,是扶持贫困企业“车间”向农村延伸、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是一举多得、一策多赢的重要创举。

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门路的作用,台前县拿出1320万元专项资金,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2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进行奖励补贴,鼓励支持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级集体实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增速的目标。

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表示,台前县将进一步挖掘资源、用足政策、盘活资金,努力强化监管、做好服务,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其成为台前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闯出一条“台前特色”新路子,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创造经验。(记者 张同乐 通讯员 赵明甲)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