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河南新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河南郸城:“农”墨重彩绘就中原粮仓新画卷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12 11:47:47   

——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的牵挂。他念兹在兹,无日或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河南发展,多次到河南考察调研,要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高标准农田建设胡集乡项目区鸟瞰图 徐松 摄

河南省郸城县,地处豫皖两省交界,总面积1490平方公里,有163万亩耕地,养育着134万郸城人民。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老子炼丹之地、智圣鬼谷子故里,是中国书法之乡、全国教育强县,培育了女排国手朱婷、国际名模马艳丽等名人,曾获得“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作业半径达290米的中心支轴式喷灌设备,8至10小时可灌溉作业400多亩农田。 徐松 摄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河南郸城县委、县政府正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部署,紧盯“三农”短板,全力以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胡集乡项目区耕地质量监测点 徐松 摄

扛牢责任,夯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任政委,县长李全林任指挥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做到高位推动、保障有力。

2020年4月30日,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带队到郸城县调研观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徐松 摄

2019年以来,郸城县总投入3.5亿元,规划建设2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修建沟渠92.8公里、新打机井2728眼、新建桥涵629座、新修田间道路171公里,全部建成后项目区每年可增收粮食4500万斤,受益农业人口达18万人,真正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目标,奋力书写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华丽篇章。

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调研 徐松 摄

严格耕地保护。郸城县按照中央关于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的根本要求,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时,持续开展“两违”治理、“空心村”整治工作。2019年整治“空心村”10000亩,新增土地增减挂钩指标9623亩,郸城县耕地面积始终保持在160万亩以上,为稳定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备扫码浇水控制、水电双设计功能的玻璃钢井房,每间隔3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 徐松 摄

创新举措,强力推进

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抓手,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原则,不断修编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投资标准,健全工程建管机制,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合“三大平台”,大力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健全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

天豫薯业粉条生产车间 徐松 摄

河南天豫薯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良种组培-育苗扩繁-田间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郸城红薯”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河南金丹乳酸、郸城巨鑫生物等龙头企业也分别建立了玉米、中药材等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制定政策,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2019年,投入2000万元,发展红薯、花生、冬瓜等“短平快”特色高效农作物5万亩,带动13660户贫困群众增收。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近两年,投入3000万元,采取“县建乡管村受益”模式,建设221个单体和连栋温室大棚,发展工厂化育苗和反季节果蔬,吸纳贫困户就地就业,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两不误”。

郸城优质面粉享誉全国 徐松 摄

始终坚持“藏粮于技”战略。郸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良种育繁、基地建设、农机推广、人才培训等科技兴农工作。目前,已与4所高校实施战略合作,建有3个农业产学研基地、2个科研平台,1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2支无人机喷防服务队,已实现小麦种收全程机械化,小麦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90%以上,为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金丹乳酸生产车间 徐松 摄

注重长效,健全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郸城县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要求,制定出台《财政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事项,多渠道、多层次整合资金,聚焦短板和弱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完善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9年9.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除县财政配套的903万元外,又新增投入3600万元打造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标准,完善了配套体系。

高标准农田高空昆虫控诱灯 徐松 摄

创新工程管护机制。坚持“四有”标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以行政村为主体,成立用水协会,负责灌溉设施日常检查和水电费用收缴;乡镇党委、政府强化监督,推动管护责任落实;县财政把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硬件设施,财政出资纳入保险范畴,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

法桐吐绿,石楠正红,昆虫控诱灯与村砌排水沟渠相映成画。 徐松 摄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

郸城县委、县政府正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新台阶,“农”墨重彩绘就中原粮仓新画卷。

(原载于2020年5月1日《周口日报》1版3版)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