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河南日报报记者 李晓玮 刘海涛 刘一宁)
一个人,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一个壮举,树起了一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辉旗帜;一段历史,谱写了一曲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英雄壮歌。
一个人、一个壮举、一段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练成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让这笔精神财富成为党员干部前行道路上的灯塔?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省内红色资源集聚的优势,深入发掘、统筹整合,加快推进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三所干部学院(简称“三学院”)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传承精神的火炬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缺钙”就要补钙,“软骨”必须壮骨。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为代表的党性教育资源,是党员干部“补钙壮骨”最好的营养剂。
着眼培养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干部队伍,我省高度重视运用“历史教科书”加强干部培训,决定创办“三学院”,推动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
省委组织部明确“三学院”集传承弘扬阵地、党性锻炼熔炉、研究开放平台“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强力推进“三学院”建设,它们和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一起构成“三学院三基地”,成为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平台。
2013年7月,在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焦桐”旁,焦裕禄干部学院拔地而起。随后,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也相继建成。截至目前,已有来自58个中直机关和全国31个省(区、市)的近30万名党员干部,来到“三学院”近距离地学习和感悟焦裕禄的为民情怀、红旗渠创业者的奋斗精神、大别山革命烈士的忠诚品格。
短短的三年零三个月,“三学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创造了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河南速度”,在全国树立了党性教育的一面旗帜:中组部将焦裕禄干部学院确定为全国14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防大学等单位将“三学院”作为现场教学基地。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焦国栋说,从全国范围看,“三学院”与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红色资源互为补充,对形成覆盖我党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的精神资源教育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全省范围看,“三学院”与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等干部院校各有侧重,组成一条有机联系的“培训链”,使干部教育培训布局更加合理。
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认为,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不仅需要在党校课堂进行理论武装,也需要来到红色教育基地切身感悟。到“三学院”开展体验式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
传递信念的力量
“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山崖安家、绝壁穿石,在太行山上建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10月18日,在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干部学院教师张晨一边向学员展示一件件修渠工具,一边动情地讲述红旗渠精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听着感人的故事、看着一个个因修渠而牺牲的英雄的名字,中央党校学员、江西省余江县委书记张子健说:“在艰苦岁月,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不畏牺牲,重整河山。面对他们,我们应扪心自问,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挑战不敢面对、什么压力不能承受?”
“焦桐”树下、青年洞前、将军故里,都是现场教学的课堂;推“独轮车”、抬“太行石”、走“红军路”,都是互动体验的课程。融“看、听、思、悟”于一体,唱响“理论讲授、现场体验、互动交流、深度点评”四部曲,“三学院”的教学做到了理论武装与党性锻炼、历史经验与实践发展、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的结合。
新县箭厂河乡有一块半分地的稻田,这块稻田曾经浸染着烈士的鲜血。1927年,黄麻起义受挫后,国民党在这里屠杀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鲜血染红稻田,史称“红田”惨案。
大别山干部学院学员、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卿渐伟手拿白花,来到了“红田”惨案遗址。默哀、鞠躬、献花,离开时,卿渐伟的泪水忍不住落下来,“一次体验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干部学院是熔炉,是锤炼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宝地。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好“三学院三基地”等党性教育基地作用,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努力使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坚守信仰的高地
“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兰考,来学焦裕禄的。”站在“焦桐”下,中央党校第8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委书记格桑平措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仰望‘焦桐’,默念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更能体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含义。我不但要向焦裕禄看齐,把自身的职责履行好,还要让焦裕禄精神在雪域高原发扬光大。”
无论是省部级领导干部、县委书记,还是普通党员,来到“三学院”后,总是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
——学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如何从革命前辈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如何在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中筑牢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植于心、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付诸行动?
……
如何让党性教育持续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三学院”通过“专题专门专业”的理论教学、“实地实景实情”的现场体验、“真人真事真情”的互动研讨,给学员带来强烈的思想震撼和灵魂洗礼,进一步坚定他们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思想自觉。
林州市委书记、红旗渠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王军说,当前,我省正在实施五大国家战略,建设“四个大省”,又处在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发展的紧要关口,更需要通过党性教育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胆识和气魄,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支撑。
“坚持不懈提升办学质量、入脑入心开展党性教育、深入挖掘传承革命精神,是‘三学院’办学之本、成事之基、发展之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三学院’内涵式跨越发展,为培养‘四铁’党员干部队伍作出新的贡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三所干部学院,正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到党员干部的心田,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