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河南新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创新多重要? 听河南省委书记说郑州1号线的“河南造”

作者:  文章来源:大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24 06:58:09   

9月23日上午,全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深入实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作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主持会议。 

这个名字看起来枯燥拗口的会议,主题就是“创新”,但创新并不是“高大上”,它与你我相关,不信请看→ 

【福利】

创新红利在身边,1号线的“河南造”

无意中,市民已经在享受着创新带来的红利。根据最新的数据,每天,郑州地铁1号线发车282趟次,有将近40万的市民乘坐1号线。不过,你可能不知道,1号线的建设和运营中,很多产品都是咱河南的创新型企业产的。 

在郑州地铁一号线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机电技术产品,基本上都来自于我省轨道交通产业战略联盟所属企业,开掘隧道所使用的盾构机由中铁装备制造,时刻监控地铁安全运行情况的大屏幕及信号系统来自辉煌科技,像神经元一样遍布地铁的电气设施产自许继集团,站台屏蔽门和自动售检票系统来自中船重工713所,外观充满河南文化元素的地铁列车由洛阳南车总装,等等。 

这个例子是不是也说明,创新离我们并不远?会上,谢书记说,我们要继续做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这一工作,不断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围绕我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方向,加强产业链条中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形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良好局面。 

这意味着,河南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将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看的见摸得着可享受的福利。 

【河南目标】

2020年,力争成为中部创新发展的“优等生”

不过,目前在国家的“创新排行榜”上,我省还属于“中等生”。 

据记者打探,当前,我省综合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创新主体不强、创新平台不多、创新人才不足、创新机制不活、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强。 

数据会说话。从科技投入看,2015年我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19%,仅为全国的二分之一;从科技成果转化看,2015年全国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835亿元,而我省仅为41.64亿元、占全国的0.42%,与周边省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看,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53家,不足全国总量的2%;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极其匮乏,两院院士、全国“千人计划”等与周边的湖北、安徽等省份也有较大差距。 

快马加鞭,迎头赶上。我省也为自己定下了“河南目标”,提出了创新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力争进入中部创新发展先进行列,到2030年进入全国创新发展先进行列,到2050年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大省。 

【开放】

科技开放合作,河南“在路上”

定下了“河南目标”后,到底怎么干?谢书记给出了“答案”:作为科技欠发达的省份,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必须把开放式创新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选择,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能一蹴而就,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弯道超车”。科技开放合作,河南已经在路上。 

“鼓励省内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科技中心,最大限度地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会上,谢书记再一次提到了高校资源的引进,河南孩子在家门口上一流大学,越来越近。 

此外,下一步,我省要继续完善与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等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国家科技资源在我省布局。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我省骨干企业、优势产业与技术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创新实力雄厚地区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打造创新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协同创新机制。 

【纳才】

一个人才,带来近10亿收入

引进人才不能武大郎开店,推动科技创新,核心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大会上,谢书记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必须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的道理。 

我省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实验室首席专家田克恭博士,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给企业带来了近十个亿的销售收入。“引来一个人才,成就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谢书记感慨道,我们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方式方法,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突出柔性引才品牌提升,吸引聚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开展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 

另外,书记还提到要完善激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既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又强化分配激励,“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在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保障、社会上受尊重”。 

【创新示范区】

“扛牌”不易,“做靓”名片更不易

不能把自主创新示范区当成“化妆品”。“示范区建设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来这个牌子不容易,做靓这张名片更不容易”。 

政策先行先试是示范区最大的优势。创新示范区的“老大哥”中关村,从2009年批复以来先后开展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等16项先行先试政策,其中10项政策已经向全国范围推广;中关村发生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案例占全国三分之一,是仅次于硅谷的吸引全球风险投资资本最高的地区。谢书记说,我省在示范区建设中,也要及时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加快形成有效支撑示范区发展的政策体系。 

下一步,我省将在示范区内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人才培养与引进、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家不要觉得科技创新是‘高大上’的事,是‘郑洛新’三家的事,也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专利’。”谢书记鼓励各地开动脑筋,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有所作为、有所成效。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