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辉
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占全省工业比重47.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与此对应的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高载能行业增速下降,占全省工业比重持续降低。这样的“亮点”在经济运行数据中已出现多时,表明高成长性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正在成型稳固,传统增长动力在逐步衰减。
“一升一减”来之不易。我省经济总量虽然多年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但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存在,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等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高。经济新常态下,河南转换发展动力,新产业快速成长、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产品产量和创业主体大幅增加,新动能成长势头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年增长均高于1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9%。
我省现已形成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带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和动能转换的领跑力量。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跃居全国第六,一批高成长性制造业逐步成长壮大。食品产业迈上新台阶,双汇、众品、三全等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电子信息业突飞猛进,主营业务收入去年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速,新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今年上半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近50%。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多晶硅产量增长均超过45%。
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2%,中信重工、一拖集团、森源电气、宇通客车、海马汽车等制造业代表企业都在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
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高速扩张。河南大信橱柜成为国内运用大数据定制生产的佼佼者;汉威电子、威科姆等一批物联网企业崛起;中钢网、世界工厂网等互联网企业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电商发展持续提速。今年上半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4950亿元,增长31.8%。跨境电商已在全省推开,出区包裹数居全国13个综合试验区首位。
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正由“二三一”向“三二一”优化演进,上半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激活了市场活力。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380万户,首次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新动能的领跑下,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亮点频出,一路风生水起。
专家点评
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
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处在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河南抢抓“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创新增长方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过度依赖于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向依靠创新驱动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增长模式平稳转化,新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共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