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实作风啃最硬骨头

作者: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17 17:16:15   

严实作风哪里来  

坚持从严考核,推动真抓实干  

因为帮扶对象的评价不过关,3名考察对象被暂缓提拔——去年发生在陇西县的这件事,在当地干部队伍中引起不小震动。  

干部包户,本是常规化的扶贫举措。可鲁泽在调研中发现,干部跟贫困户结而不帮、帮而不实的问题不时发生,有些贫困户虽然知道自家的帮扶干部姓甚名谁,但被问及有啥帮扶举措,却答不上来。  

对症下药,县里定了一条新规:凡是干部提拔,要听帮扶对象的意见。“扶贫是否实在,帮扶是否到位,应当让贫困户来说。”鲁泽说。  

“不能打电话了解,不能以乡镇意见代替,必须当面征求贫困户意见。”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永义,曾多次拿着调查表走村入户,就为了听听贫困户对拟提拔对象的评价。去年被暂缓提拔的3名干部,恰恰就卡在了这一关。  

这几名干部起初想不通,陈永义代表组织跟他们谈心,“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大家从中警醒,用帮扶实效赢得群众和组织认可。”陈永义说,不仅是这几名干部,就连他们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深受触动,“帮扶工作的精气神,现在有了很大提升。”  

如期兑现“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考验的不仅是各级干部的勇气和智慧,更是敢于动真碰硬的严实作风。从常态化督查到交叉检查、暗访,从调整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到树立选人用人的风向标,各地落实中央要求,实施最严格扶贫成效考核,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帮扶举措,关键要准。  

甘肃省通渭县新一轮的“一户一策”,让全县2.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举措来了一次“迭代升级”。最大的不同在产业,“先自上而下摸底,再确定到户产业项目。”副县长徐斌科说,所有到户项目都有匹配资金,真正实现让资金找项目,而不是拿着项目找资金,目的就是让帮扶更精准。  

帮扶过程,考核必严。  

光山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全县干部走访联系户的记录在数字化扶贫工作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在光山,每名干部每月至少两次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县里特意为此开发“光山扶贫”的手机程序,对帮扶干部进行动态管理。  

帮扶效果,关键在实。  

4月上旬,一支特殊的队伍扎进了湖南省的大山深沟。20名省级领导带领20个工作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工作组走了83个乡镇、111个村、389户农户,发现问题318个,回来后拉条挂账,随即交办。“有些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不严不实不精准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眼下,这种被称为“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正成为湖南各级领导干部调研督查脱贫攻坚的常态,目的就是把责任传下去、让作风实起来。  

“跑冒滴漏”如何堵  

执纪监督只紧不松,制度笼子越扎越牢  

敲开已脱贫户冯济菊家的门,洪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晓华这次是带着问题线索而来。  

年初的一轮排查,发现冯济菊家的扶贫档案不够精细。这次回头看,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冒了出来:冯济菊在外务工的儿子得了重病辞工回家,断了这条主要收入来源,全家有返贫隐忧。杨晓华随即叮嘱乡村干部跟进解决,并不忘提醒——下回检查若问题依旧,将就此问责。  

这是今年以来洪江市开展的第二轮拉网式问题大筛查。5名市领导率队,带着问题清单按图索骥,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启动问责程序。洪江市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年活动始于2016年,第一次督查问责了80名干部,用杨晓华的话来说,“一开头就有了火药味。”  

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如何严防扶贫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管住资金使用中的“雁过拔毛”,各地执纪监督的发条越拧越紧。  

在甘肃陇西,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排查被列入优先级,实行“三个一律”: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一律全批阅、零暂存;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一律进行初核;凡是反映集中的问题,一律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去年扶贫领域立案79件,占到了全县立案总数的60%。”县纪委副书记王小明说。  

陇西县什川镇新庄村,村部的公示栏上张贴着全村黄芩种植的项目补贴资金情况——到村项目资金常态化公示,村里人早已不觉得新鲜。“为了让项目资金公示更加规范,县里对公示形式和内容进行统一设计,目的就是让公示更有效、更管用。”徐斌科说。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