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实现复兴梦想。阿拉伯世界区位条件优越、能源禀赋突出。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利益交汇,我们要把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
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中方愿参与阿拉伯国家有关港口和未来阿拉伯铁路网建设,支持阿方构建连接中亚和东非、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黄金枢纽物流网。我们要携手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共建海洋合作中心,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要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
要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我们要继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要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要努力实现金融合作、高新技术合作“两翼”齐飞。我们要研究如何发挥好高新技术的驱动作用和金融合作的服务支撑作用,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好短期配合和长期配套,探索适合中东需求、体现中东特色的金融、科技合作模式。
中方支持建立产能合作金融平台,围绕工业园建设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推进园区服务、企业成长、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发展。中方支持中国有关金融证券机构同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和管理机构合作,建立立足海湾、辐射中东北非、吸收全球投资者的国际交易平台,争取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金融同业交流合作,中方将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配备30亿美元金融合作专项贷款。
中方愿结合阿拉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双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药、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我们要落实好中阿科技伙伴计划,在双方感兴趣的重点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要加快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争取在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和成果。
第三,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总额将超过7500亿美元,这将给阿拉伯国家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和实实在在的利好。我们要继续用好支持中东工业化的专项贷款和优惠性质贷款,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促进产业聚集。中国欢迎阿拉伯国家参加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今后5年实现阿拉伯国家参加博览会及贸易和投资综合展全覆盖。中国愿务实推进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巴勒斯坦自由贸易区谈判,也愿同更多阿拉伯国家探索商签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
第四,促进包容互鉴。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今天,我们要更多向对方汲取智慧和营养。我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运作良好,已成为双方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思想平台。今后,中心要做大做强,为双方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我们要传播重和平、尚和谐、求真知的理念,办好中阿文明对话暨去极端化圆桌会议。我们要以对话消除误解,以包容化解分歧,营造正信正行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深入挖掘不同宗教中增进和谐、健康向上的内容,结合时代进步要求做好教义阐释。我们要合作建设网络文明,共同反对网络上宣扬极端、散布仇恨的言论。
为推动中阿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未来3年,中国将再从阿拉伯国家邀请100名青年创新领袖、200名青年科学家、300名科技人员来华研讨,再邀请100名宗教人士、6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再为阿拉伯国家提供1万个各类培训名额,再向阿拉伯国家派遣500名医疗队员。
我在此宣布,中阿新闻交流中心正式成立,中阿电子图书馆门户网站项目正式启动,中阿共同在华举办的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正式启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阿同为国际舞台上重要政治力量,中阿合作应该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前进。和平、改革、发展是中东各国的普遍需要,稳定、安宁、幸福是中东人民的共同追求。各方要准确把握历史大势,真诚回应人民呼声,一起推动中东地区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