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最芬芳
——记濮阳市实验小学优秀教师张金香
“不愧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张金香老师的座右铭。二十八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一个人民教师对自己、对良知的承诺,并为此付出了激情、青春和汗水。虽然岗位平凡,但她从未因此懈怠,孜孜以求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28年语文老师,28年班主任。“她的关爱,是春风化雨的神奇;她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成长。用关爱把学生聚拢在身边,轻声细语,就能集结爱的能量,绽放爱的芬芳。”这是张金香老师身边的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对她的评价。
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一路走来,因为爱,她选择了坚持不懈。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荣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濮阳市骨干教师,濮阳市教学名师,濮阳市优秀教师;2014年,所带班级被市教育局评为文明班级,本人被市教育局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主持河南省实验课题《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类比阅读策略研究》,2014年9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并确定为省重点课题,奖励科研经费5000元。
主持编写校本教材《走进经典阅读---中华成语故事》,2014年10月荣获濮阳市首届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她参与的国家课题研究“计划读写,读写同步,加强指导,双轨并进”,2014年6月,该课题荣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一等奖。
2006年来连续九年被学校评为“师德标兵”,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优秀辅导员”“模范班主任”,荣获2009年度学校“特殊贡献奖”。多次被评为市直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被市教育局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濮阳市三八红旗手,濮阳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这个说话语调不高,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女教师,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赢得一届又一届班里学生的喜爱以及众多家长的尊敬与崇拜?
缘定教研 爱的睿智与深沉
张金香老师常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不能紧箍于应试的“魔咒”,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碎片化”阐释和文本的“线条化”肢解,而要扎根课堂,潜心教研,冲出应试教育的“围城”。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一直是张老师潜心探索的新课题。2007年,她带领年级组老师开始在课堂上实验。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有的只是张老师和她的团队对改革对教研的热情与执着。她时常以自己的常态课向年轻教师无私传授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有的单元找不到“整合点”,她们在办公室讨论,不知度过多少下班后的黄昏;为了一节整合课的设计,她们也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将近六年的潜心研究,她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濮阳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都清楚地记得,张金香老师所做公开课《父母之爱》,第一次以单元整合的形式公开教学,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其录像光盘被选为了濮阳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教材。
在河南省校本教研研讨会上,张金香老师做单元整合公开课《好故事好立意》,得到省教研室张琳老师的高度评价。专家的肯定与赞扬给了张老师和她的团队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将教研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勇气。
将近30年的教龄没有消磨掉张金香老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情。2013年,学校首次为张金香老师举办个人公开课教学周,开创了实验小学公开课教学的先例,全方位地展示了张老师对单元整组教学的深度思考。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可喜的成果。2014年9月,张金香老师主持的省实验课题《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类比阅读策略研究》,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并确定为省重点课题,奖励科研经费5000元。
“单元整合教学”给张金香老师带来对文本的新思考。她尝试用六周时间学完一学期全册教材。带领孩子们幸福地徜徉书海,《爱的教育》等很多本名著走上张老师的课堂,彻底颠覆了文学名著课外阅读的理念。“看到孩子们捧着厚厚的名著,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呢?”在一次张老师的讲座上听到这句话,才真正理解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爱的深刻内涵。
张老师班里学生读书多,作文写的好,很多同事都这样说。拿学生话说作文课再不是“黑色星期三”,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刊物报纸发表作品160多篇。
《学生范文引路,以“情”激“情”》《捕捉生活细节 ,悟出“情”》《以情激情,细节处方显真情》《浅谈怎样指导小学生通过外貌描写表达情思》《运用人物语言表达情思》《最是细节才动人》《以教师之“情”点燃学生心中之“情” ——提升学生作文情思不及策略研究》……几十篇论文也写下张金香老师对教学研究的执着与思考。主持编写校本教材《走进经典阅读---中华成语故事》,2014年10月荣获濮阳市首届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2010年10月,市实验小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适度教育”研究结题会上,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张金香老师在大会做专题发言《适度教育“三六五”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有效度”的提升策略 》,得到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业余时间撰写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新课程下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张老师还参与编写了省编教材《口语交际与作文》第九册、第十册,已出版发行;合编并出版《素质教育目标教学实践丛书》,已出版发行;合作编写四年级、六年级两册与最新教材同步的《小学生古诗文读说背用》已出版发行;合著《名师谈家庭教育》一书已出版;合著《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案例创新设计》一书已公开出版发行。
在学校“师徒结对”活动中连续四届被聘为导师;在濮阳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聘为辅导教师并做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所做公开课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
心怀大爱 爱的无私与坦荡
班里有个小女孩郭晓岩,第一天和爸爸走进张老师的班里,小女孩怯怯的眼神,爸爸衬衫上片片的汗渍,张老师知道这是一个从农村转学来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语文课上要换钢笔写字了,小女孩满手的墨迹告诉张老师,城里孩子最普通的文具在这个小女孩眼里是多么的奢侈。放学了,张老师拉着小女孩的手来到学校旁边最好的文具店,当这个孩子拿到班里很多小女孩都喜欢的带有卡通图案的钢笔时,高兴的样子使文具店老板都误以为这是一对多么幸福的母女!
班里的赵越琪要作为市里唯一的代表参加全国少代会,爸爸临时接到任务出差外地,马上报送事迹材料了,妈妈急得掉眼泪。张老师二话没说,给上小学的女儿买来烧饼充饥,就开始和赵越琪的妈妈在办公室加班,当时没有电脑,当张老师拿着手写的一沓稿子冒着寒风满大街找打印店时,已是深夜11点多了。赵越琪赴京参加全国少代会了,临走时在学校的操场和张老师合影留念。张老师每每翻开影集,还是满眼的自豪与欣慰。
转瞬28年过去,张金香老师和她班里的孩子们之间有过多少感人细节,有着怎样“缠绵”的故事,连张老师自己也难以记起。她常说:“爱是唤醒,更是陪伴,教师的爱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陪伴与之相遇的每一个可爱的孩子。”打开张老师的博客,《感恩,无言的永恒回报》《春天的寄语——写给深爱着的孩子们》《掬一瓣感恩的馨香,收获一路芬芳》《被尊重的温暖》《诚信的天平》《我喜欢我那群淘小子》《聆听心灵的声音》……从张老师心底流淌的字字句句记录下这爱的点点滴滴。
2013年6月,《濮阳日报》以《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为题对她的模范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张金香----爱的教育最芬芳》她的感人事迹刊登在《濮阳晚报》“名师风采”专栏。
2014年冬天,张老师接到送课下乡的任务,要到濮阳县习城乡南五庄中心小学上公开课。第二天早晨,没想到雾霾特别大。上课学校在濮阳大堤南边,也就是濮阳人俗称的“下堤”,大家担心这么大的雾汽车能否在大堤上行驶?同事和家人都和张老师商量,建议改日再去。张老师说乡下的孩子们盼个城里上课老师不容易,不能让孩子们失望。临近冬至,那天真的好冷,即使穿上最厚的棉服,后背贴满厚厚一层暖贴,依然无法抵挡袭人的寒气。
汽车刚驶上黄河大堤,雾霾更大了,大堤两旁的景物全被遮挡在浓浓的灰白色的霾里,汽车只能跟在前边汽车打来的昏黄的灯光缓缓爬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颠簸了将近四个小时……
一跨进校门,一群孩子便向我们围拢来,并不怯生的眼神,穿的干干净净的校服。随着上课铃声,我们走近教室,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桌椅,淡绿色的桌面,乳白色的椅子,非常漂亮。讲台旁边硕大的背投电视非常引人注目,屏幕上不停滚动的字幕仿佛告诉我,这里已经变了。记得几年前,我和同事也经常到乡下送课,破烂的桌椅,斑驳的黑板,拖着长长鼻涕的脏兮兮的孩子……每次上课回来,觉得自己除了能上课之外,不能为乡下的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心里总会难过好几天。
车要返程了,雾霾也渐渐散尽,大堤两旁的景物清晰可见,一如我们此刻的心情。”
这就是我们的张金香老师,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的不仅仅是身边的孩子!偶尔看到张老师的博客,才知道这个没有豪言壮语的文弱女教师,心中装着一个多么宏大的世界。
几十次的下乡送课,张金香老师从未言过苦。足迹遍清丰县、濮阳县、南乐县、滑县、华龙区等。她时常以宽广的胸襟把更多的爱播撒给那些更需要爱的乡村孩子。
张金香老师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身边可爱的孩子,也热爱恬淡宁静的生活。一如她荣获“真人图书馆最佳书友”的颁奖词:淡定中透露执著,优雅中散发智慧。用无穷的智慧、满腔的热情把兴趣、习惯、能力绘成靓丽的风景;用渊博的学识、深层的思考演绎着语文教师的雅致人生……
新闻热点